太平山森林鐵路茂興線蹦蹦車

談到台灣的森林鐵路,也許大家會立即想到阿里山小火車。宜蘭太平山的蹦蹦車,其實也是條不折不扣的森林鐵路,前身即太平山林鐵茂興線,茂興線在整建為觀光蹦蹦車後,路線僅剩2.5公里,但仍保留了森林裡的鐵路的浪漫,巨木參天的林蔭下,陽光透了些許的光,軌道逕自在林間穿梭,比起阿里山,蹦蹦車開放式的車廂,讓人更能親近沿線的一景一物。

P1220551


台灣擁有豐富的高山資源,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林木,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時代,高山地區總是遍佈著許多的林場。除了阿里山外,還有太平山、八仙山、林田山、木瓜山等林場,為了將深山的巨木運到平地,林場通常以鐵路及索道做為主要運輸工具,其中阿里山森林鐵路最為幸運,鐵路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其他林場的鐵路多半直接廢棄,回歸為大自然的一份子。

太平山林場鐵路不像阿里山鐵路從平地氣喘呼呼地爬到山上,相對的,太平山林場利用索道及鐵路的搭配,讓木材的運送更為省力且快速。林田山、木瓜山等林場亦是相同的系統,所以地圖上的鐵路總是一段一段的。

太平山森林鐵路的茂興線,從現在的太平山莊出發至茂興林場,全長20餘公里,1937年即投入營運,1981年結束任務,1991年修復之後再開駛觀光火車-「蹦蹦車」,但僅2.5公里長。起點太平山莊,終點為茂興站,兩站之間沒有任何的停靠站,火車也開得非常慢,後續的路段則整建為茂興懷舊步道。

欲由太平山站搭乘蹦蹦車,得先從入口的一連串階梯往山上爬,冬季的景觀,這段階梯路盡是夾道的枯林,頗有蕭瑟之感。

P1220323
▲太平山的地標景色之一,欲搭蹦蹦車亦得由此往上爬 #1

入口的階梯,看起來很長,爬起來卻還好。經過了太平山餐廳後,不一會就來到蹦蹦車入口的叉路,叉路邊坡斗大的字寫著「往蹦蹦車站」,而邊坡上方,其實就是蹦蹦車的軌道和月台。

P1220332
▲太平山蹦蹦車站,邊坡上即蹦蹦車軌道 #2

P1220331
▲蹦蹦車站入口與階梯叉路口回望 #3

若不進入口,繼續沿階梯往上爬,就會來到蹦蹦車的平交道,基本上也是一條給車走的路,鐵路旁就是員工停車場。軌道的彼端,進入了蹦蹦車廠,車廠的規模當然比不上真正的火車,但也小有模樣。

P1220357
▲沿著道路的軌道,彼端即蹦蹦車廠 #4

筆者抵達太平山時,剛好遇到大藍天,從蘭陽平原出發時還是陰雨濛濛,沒想到上了高山後,也衝出了雲雨區,一整片的好天氣讓筆者相機的快門不斷動作。

P1220352
▲太平山的大藍天 #5

P1220340
▲從車站前平台所望的風景 #6

蹦蹦車站是一棟雙層樓仿歐式的「大木屋」,如不說它是車站的話,外觀很像風景區常見的小木屋套房,入口玄關上寫著「太平山蹦蹦車站」為它驗明正身。

P1220336
▲太平山蹦蹦車站入口 #7

P1220350
▲外觀與風景區木屋旅館很像的車站 #8

進入車站後,又好像來到某博物館的展覽室般,木造的裝潢中,牆面上盡是太平山林鐵的相關大圖,並輔以影片來解說,有興趣的話倒是可以在大廳停留一段時間來欣賞,若要買票及搭車的話,請上二樓。

P1220337
▲一樓大廳,感覺像是博物館的展覽室,可在此瞭解太平山林鐵的種種 #9

二樓穿堂大廳,比較有點「車站」的樣子,同樣是全木質裝潢的基調,木造售票口上還掛有一面LED跑馬燈,詳細的發車時刻和票價會寫在旁邊的看板上,不過車票相當簡陋,就只有一張憑證而已。

P1220338
▲二樓大廳層全貌 #10

剪票口也使用木板來隔間,但這白色的木板好像是臨時搭建的一樣,失去了原本裝潢的整體設計感,感覺也Low了不少。好在剪票口上方的「個人票入口」、「團體票入口」的吊牌仍使用整體設計的木牌,質感稍微拉回了一點。

P1220413
▲剪票口 #11

進了剪票口,就是月台,動線和搭台鐵火車一模一樣,太平山站僅一座寬廣的側式月台,通常列車在完全停靠後,會先讓回程旅客下客完畢,才會開啟剪票口讓大家上車,寬廣的月台也設有許多候車席,但基本上使用機率不算高。

P1220370
▲停靠在太平山站的蹦蹦車 #12

P1220424
▲太平山站寬廣的月台層 #13

至於蹦蹦車的客車本身,完全開放式,短短的車廂只有前、後有壁面和窗戶,每節車廂設三排長條座椅,一排約可坐三個人(但坐二人較舒適)。座椅椅背是活動式,不至於讓任何一程發車倒退嚕的情況。車廂完全沒有門,只掛了一條簡單的練條,畢竟列車行駛的速也很慢,乍看下還以為是鐵路視察的工程車,與糖鐵遊園車相較下又是一種情調。神奇的是,蹦蹦車的車廂地板與月台竟然等高,維持一個全平面狀態,列車與月台的間隙,甚至比捷運還要小。

P1220420
▲蹦蹦車客車全貌 #14

列車緩緩的起動後,一路上也就是緩緩的前進,請別期待貼背感。當然,蹦蹦車的目的不在於快,而是悠閒地欣賞一路上的美麗風光,從太平山站出發沒多久,即來到第一座調車場,場內軌道上停放著備用的蹦蹦車。

P1220428
▲列車出發後第一座調車場 #15

P1220433
▲在彎道拍攝蹦蹦車全景 #16

P1220444
▲路上所遇的枯樹與藍天 #17

由於路線多是彎繞居多,幾乎找不到直線路段,所以若是坐在中後段的車廂,很容易即可拍攝蹦蹦車行駛的「英姿」。沿著山谷邊坡而行的軌道,也行經許多野溪,為了安全起見,蹦蹦車的跨溪軌道均改建為鋼筋水泥的橋樑,並加上紅色護欄,與昔日太平山林鐵的木橋場景,應該是完全不同了。

P1220449
▲蹦蹦車行經新建的鋼筋水泥橋 #18

當列車走了一圈U字山谷來到彼岸時,原本出發時的太平山風景區及蹦蹦車站,霎時間通通在對岸的山坡上了。其實從彼岸的車站也可以拍到蹦蹦車行經邊坡的場景,只是筆者發現時來不及拍,列車就奔馳而去了(高鐵?)

P1220460
▲望向彼岸山坡的太平山風景區及顯眼的蹦蹦車站 #19

P1220721
▲列車、橋樑與紅葉 #20

P1220731
▲列車路線常沿著邊坡而形,成為一個又一個的U字路線 #21

蹦蹦車在樹林間又穿行了一會,軌道由單線變成了雙線,多出一股道,寬廣的腹地猶如調車場,根據在太平山工作的陳大哥在FB的第一手線報,這處看起來像調車場的位置,是昔日的「萬谷站」,過了萬谷站之後,終點茂興站也即將抵達了。

P1220495
▲萬谷站站場(回望) #22

P1220683
▲列車在樹林間駛向茂興站 #23

當列車駛入高大的杉木林裡,然後鐵路旁出現一條平行的木棧道時,終點站茂興站即將抵達,不過現在的茂興站是路線截短後所設置,所以車站也僅有一股道加一座月台,列車停車後乘客必須全數下車,無法直接回頭,真正的茂興站必須再繼續前行約1.5k,目前也只能徒步抵達了。

P1220525
▲即將抵達茂興站前的木棧道(回望) #24

森林裡的車站,當然一切元素都要與森林有關,否則在森林中搞了個玻璃帷幕或宮廷風格,勢必顯得格格不入。蹦蹦車茂興站低調地座落在森林之中,月台、雨棚、站房等皆是純天然的木造結構,若遇大樹,就當它是個大柱子,自然和諧地與車站共生。

P1220524
▲茂興車站(去程端),大樹與車站共生 #25

P1220647
▲茂興車站(回程端),圖中可見既有的大樹均被保留,與車站共生 #26

車站雨棚看過去好像是全木造,進到裡面會發現屋頂其實是透明的。目的當然是自然採光,所以整座月台沒有一盞燈,畢竟天黑時分蹦蹦車也不會來。月台邊緣另外拉了一條黃色的候車警戒線,雖然蹦蹦車速度很慢,安全防護卻不可少。

P1220651
▲茂興站月台 #27

P1220529
▲茂興站候車線 #28

月台端的牆面上,有一整片空間全作為時刻表的資訊,這個時刻表的設計,是全台灣交通系統中看起來最舒服的,字體大、資訊清楚、高度適中,如果公車站牌也能有這麼舒適的時刻表該有多好。

P1220528
▲茂興站時刻表的設計,相當的舒適 #29

P1220650
▲茂興站站務房 #30

蹦蹦車抵達茂興站,待全數旅客下車後,會繼續往前開。啊不是到站了?火車還想開去哪裡??當然是去想辦法調頭,茂興站前方有一處稍廣的空間,設有兩線股道,做為調度之用,列車會先停在其中一條鐵道上,然後車頭與車廂分離,行駛至前方的轉車盤調頭,再從另一線軌道開回來,再倒車接上客車車廂,完成調頭的動作。

P1220691
▲茂興站前方的調車場,此時車頭準備與客車分離 #31

P1220539
▲調頭完成的火車頭,行駛過來準備再接到客車車廂 #32

P1220545
▲接上車廂,司機下車目視檢查中 #33

一切從簡的蹦蹦車,許多設備都是人力操作,例如經過道岔時,司機必須先下車把軌道調往正確方向,再上車經過道岔,而後還要下車再調回另一頭方向,全由一名司機員獨立完成。

P1220694
▲行駛至道岔時,司機得自己下車將軌道調往正確方向 #34

至於轉車盤,可說是蹦蹦車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它就這麼地突如奇來的出現在森林之中,一塊人孔蓋般的圓形鐵皮盤狀物。至於操作方式,屬於最先進也最傳統的動力:「獸力模式」-人力轉車,司機得將火車頭開到轉車盤上方,然後下車,拿一根長竹竿插在車門旁,做推進為輔助,接著,用全身的力量推著竹竿,就好像以前推動磨米漿的石磨般,司機大哥,您真的辛苦了!

P1220571
▲蹦蹦車車頭轉車盤 #35

P1220698
▲司機下車以人力推動轉車盤,並自備長竹竿做為輔助 #36

P1220561
▲回程開往太平山方向的蹦蹦車 #37

轉車盤之後的鐵路,已不再會有列車行駛,被規劃為懷舊鐵路步道,看似在森林中無盡延伸的鐵道,路線真正的終點也即將來到,走在這段廢棄鐵道上,鐵軌、森林與陽光交織的幻景,難得一見,除了阿里山外,大概也只有太平山還能看到這幅景像。

P1220572
▲轉車盤之後的路段,已是懷舊鐵路步道,不會有火車經過,可以在鐵道上行走 #38

P1220580
▲二十一號橋小牌 #39

P1220581
▲難得一見的鐵軌、森林與陽光交織的幻影 #40

鐵路步道上,有兩座圓柱形的立碑,分別寫著100m及200m,這些立碑應該不是鐵路的里程,倒像是步道的里程。

P1220609
▲鐵路沿線會經過兩座里程碑,分別是100m及200m,疑即步道里程 #41

過了200m的里程碑後,鐵路也即將抵達終點,此時路況也變得相當糟,鐵路終點之後的路段已崩壞,全面封鎖。一旁有新築的木棧步道可高繞,但路況亦相當差,筆者走一段就走不下去了,只好回頭。

P1220589
▲即將抵達終點前,路況變得相當糟 #42

P1220590
▲已經封閉的終點,一旁為人行步道,但路況亦糟 #43

P1220592
▲終點之後的鐵路已經崩壞 #44

太平山林鐵茂興線之今日蹦蹦車,介紹到此告一段落。雖然太平山鐵路仍在營運路段僅剩下2.5公里,不過在太平山的入口「土場」,展示了幾輛曾經奔馳在蘭陽平原的火車,「土場」是昔日太平山林鐵平地段與索道的第一個交會站,擁有廣大腹地是必然的。昔日的太平山林鐵平原段,從今羅東車站出發後,經三星、天送埤來到土場,共36.5公里,這段鐵路除了運送木材外,也兼有客運業務,一直到1981年停駛後軌道全數拆除,近幾年燃起的懷舊風,也讓土場站被整理得稍有一點樣子,建了幾座仿月台雨棚式的雨庇來保護2輛中華號及運木蒸氣火車組,另外也整理了土場站站房,只是現場完全沒告示,筆者也不知道,竟與它錯身而過,殘念…

P1220236
▲太平山入口,宜專1與土場 #45

P1220222
▲仿月台雨棚的雨庇,以及土場展示的火車們 #46

首先是昔日太平山的主力,蒸氣火車組,目前有一輛機車頭、一節運木平車及一節客車。不過,早年的林鐵以運木為主,所以載運木材的平面通常是主力,至少會掛個四五節,客運車反倒是配角,除了載送林務局的工作人員,也兼運蘭陽平原的旅客,不過現場的版本,載運木材的平車反倒成了配角。

P1220235
▲縮短為迷你版的載木平車 #47

P1220239
▲掛在木材後方的客車 #48
 
土場另外還有兩輛動力柴油客車「中華號」。「中華號」與阿里山的「中興號」同批同型,於1969年陸續上線,太平山林鐵停駛後,兩輛中華號送到阿里山,擔任「中興號」的任務,退休後,又送回太平山的土場安養天年。不過其中一輛原中華號的中興號,因為破損不堪已蒙主寵召去了,所以另外抓了一輛阿里山原本的中興號過來充當中華號。換句話說,土場這兩輛中華號列車,只有一輛曾經真正奔駛在羅東平原中。

P1220264
▲土場保存的兩輛中華號動力柴油客車 #49

這兩輛動力列車被漆上「DPC1」及「DPC2」兩個編號,其中「DPC1」在車頭擋風玻璃上有一塊板子寫著原編號為「DPC10」,正是原本的中華號沒錯;另一輛「DPC2」,現場並未出示身分證明文件,應即「DPC9」,也就是從阿里山過來充當中華號的中興號。

兩輛動力車外觀均復舊為藍底白線條的樣式,車側的行先板掛上「開往羅東」,但未來可能再也沒機會從土場開往羅東了。

P1220247
▲DPC1動力車,為原本中華號的正身 #50

P1220246
▲原太平山林鐵中華號的DPC1車側身影 #51

P1220244
▲車側行先掛著「開往羅東」,可能成為永遠的夢想 #52

雖然「土場至羅東」可能成為永遠的夢想,但「三星至天送埤」仍有復駛的機會,在地方人士的奔走下,未來某天或許可以重新再見到平原段的林鐵,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讓三星至天送埤的搭乘心得寫進部落格。只是希望復駛的林鐵,能仿土場的動力柴油車,再不然就從糖鐵弄一輛機車頭再牽著幾節檜木車廂也不錯,如果變成蹦蹦車那種遊樂園式的車廂,就可惜了。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