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客運電動中型巴士.竹塹小巴免費上路

新竹客運繼2012年陸續購買的13輛電動大型巴士後,2013年又加碼購入11輛立凱公司的中型電動巴士,較為嬌小的車體,有利於深入社區巷弄的角落,因此這11輛電動中巴,也配對至11條新闢的竹塹小巴免費公車。

P1090324



在新竹客運去年開始陸續購入13輛電動大型巴士後,2013年的春天,又向立凱公司購入11輛電動中型巴士,於是新竹客運旗下的電動巴士達24輛,成為全國電動巴士持有數量最多的業者,電動車的購置也和新竹市政府的推動有關,所以也全數用於新竹市的免費公車。

在此之前,電動中型巴士仍未在台灣上路營運,新竹客運的這批立凱電動中巴,再度成為大家都在看的創舉。

P1090294
▲發表會現場,11輛電動中型巴士一字排開 #01

雖然名為中型巴士,但它的外觀卻與大型巴士相當類似,不特別注意的話,光看照片還以為是大型巴士,立凱電動中巴的車寬和容量,比起滿街跑的ROSA、TOYOTA等小巴要大上許多,但與傳統大型巴士相較,它的車身則明顯嬌小,車長也較短。

電動中巴的塗裝與電動大巴相似,採用竹客的橘綠配為主色,車側仍彩繪為主,上頭寫著「綠色公共運輸示範城市」,這塗裝其實也不是彩繪,僅是電腦軟體設計出來的海報文宣,與全車式車身廣告無異,只不過它廣告內容是巴士本身,其實如能以特殊的風格塗裝和設計,再搭配電動公車等字樣,應該會更受好評(例如世博系列的立凱電動車及高雄客運的旗美快捷的電動低底盤公車的塗裝設計)。

P1090285
▲電動中巴的駕駛側彩繪塗裝 #02

這批電動中巴的車門為單扇式的外開車門,因為外開車門有可能會衝擊路邊要上車的乘客,且開門速度較慢,這類車門大多見於無頻繁開關門需求的國道巴士及遊覽車,市公車及公路客運大多屬於內開式旋轉門或摺疊門,竹客許多國道退役轉任公車的巴士,也多會改為雙扇內開門,如今外開式車門的電動中巴,將行駛於新竹市的免費公車,未來司機在開門、民眾候車時,可得多加留意。


▲電動中巴使用的單扇外開式車門 #03

立凱電動中巴車頭造形與大型巴士非常相似,並藉由圓潤的邊幅讓它看起來更「大器」,車頭正面的車窗分隔為2:1的上下兩區,下半部是正常的擋風玻璃,面積較大,上半部則是LED路線顯示器的位置,而LED顯示方式是竹客最喜歡的顏體書法字型,路線編號的下方,另外以箭頭加註行車方向。

P1090323
▲車頭整體的造型 #04

P1090274
▲LED顯示方式是竹客最喜歡的顏體書法字體 #05

車頭及車尾是全車僅有的「自家塗裝」區,擋風玻璃上、下於為竹客的橘紅色,車燈及保險桿則是竹客的綠色,兩色塊之間的白色,再寫上橘紅色的「新竹客運」招牌書法字,車頭下方為圓潤內縮設計,與小型巴士相似。

P1090329
▲車頭下半部造形及塗裝 #06

車側亦裝有LED路線顯示器,使用版面較扁的面板,以增加車窗面積,近年來的新巴士,車側LED愈來愈多,甚至成為標準配備,雖然對乘客是友善的,但也反映了購車成本節節攀升。

P1090318
▲車側LED路線顯示器特寫 #07

電動中巴的安全逃生門設置在駕駛側,與大巴相似,如果是ROSA、TOYOTA等小型巴士,逃生門則設置在車尾。

P1090334
▲逃生門及車尾散熱孔 #08

車尾設計維持簡潔的白色,僅有車頂沿續的橘色線條,以及保險桿的綠色色帶,尾燈為三顆直立排列的圓燈,還有兩顆後霧燈,後車窗位置亦裝設了LED路線顯示器,至於車牌,在新式車牌實施後,電動車牌仍是上下綠邊及綠色數字,竹客的立凱電動車領牌序為EAA-351至EAA-362,其中「EAA-354」因新式車牌「避4」的原則而跳過,開頭字母「E」,是新式車牌代表「電動車」的起頭字母。

P1090335
▲車尾及車牌特寫 #09

P1090333
▲車尾非常簡潔,後車窗處亦裝有LED路線顯示器 #10

P1090330
▲一字排開的車屁股照 #11

細心的網友可能已發現,即使屬於中型巴士,但車門側的照後鏡仍使用了大巴遊覽車常見的螳螂臂款式,並加上一個防死角的凸面小鏡,而駕駛側的照後鏡則未特別的凸出,雙邊的照後鏡,均烤上與車身相同的白漆。

P1090324
▲某些角度,車門側的白色螳螂臂照後鏡非常亮眼 #12

接著移師到車內來逛大街,這批電動中巴的內裝仍維持著新竹客運的風格,壁板為純白色,地板為草綠色,座位是兩側的綠色包夾中間的土黃,每個座位均加裝了黃色的頭巾布。

立凱電動中巴並非低底盤公車,但從車門至座位區,也僅需踏上一階段,是俗稱的「中低底盤」,座位安排上,難免仍受到輪拱區的影響,有趣的是,電動中巴的座位配置乍看下有點亂,有單獨的座位,有兩座併排的座位,也有三座併排的座位,一、二、三,三種併排數的座位散見於車內,非常特殊。

P1090320
▲座位配置較複雜的電動中巴 #13

前輪輪拱上方凸出的區域,各設置了2張獨立的座位,這2座位也是全車唯一方向相反的座椅,與第二排座位形成相親座的模式,而駕駛側第二排座位與眾不同的大紅色系,則屬博愛座,另外,大部份的座位皆屬座卧兩用椅,椅背可以向後躺。

P1090304
▲駕駛側前二排座席,第一排設置於輪拱方,方向相反 #14

P1090303
▲車門側前二排座位是標準的一對一相親座 #15

第二、三排座位,採用2+1的形式,駕駛側為雙座,車門側為單座,竹客大多數的市區公車多喜歡使用2+1的配置來增加站立的空間,從第四排座位開始,屬於車身「後段」的部份,腳下的地板微幅增加了小小階段,但對行走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第四排座位改採2+2的配置,是唯一的2+2的區域。

P1090302
▲由後方回望前排座位,有1+1,有2+1,有2+2等配置模式 #16

倒數兩排,也就是第五排及第六排座位,又改變了配置,為了保留一條通往安全門的通暢道路,倒數第二排座位改為「1+2」,但與第二排的「2+1」剛好相反,車門側雙排,駕駛側為1個獨立座位,最後一排座位,為了保持逃生門的淨空,僅在車門側設計了三座相連的座位,這種三座併排的座席,在台灣的運輸工具非常少見,僅高鐵甚至飛機上才看得到,如今出現在中巴身上,算是相當特殊。

P1090299
▲倒數二排座位配置,並預留安全門通道 #17


P1090300
▲最後一排使用三座相連的座位,在國內巴士相當少見 #18

車頂內裝延續著白色,廣告空間、氣流孔、車頂逃生門及車尾部份均使用深灰色,車頂手拉環,亦是低調同色系的深灰。

P1090308
▲車輛天花的設計,以白色及深灰為主 #19

近年竹客內裝多使用綠色系,國道巴士、一般公車皆然,這批電動公車的布簾式窗簾,仍是竹客風格的淺綠色花紋,對於內裝風格的維持,竹客算是相當堅持的業者。

P1090307
▲下車鈴及竹客風格的淺綠色花紋窗簾 #20

P1090310
▲車窗及冷氣出風口 #21

車內顯示器共有三面,在擋風玻璃上方,是常見的LED到站顯示器,另外在司機後方空間,裝了一面比較短的LED顯示器,司機窗正上方,也就是踏進車門的視線上,另有一面黑底紅字的「歡迎光臨」燈箱,這面燈箱與LED的黑底紅字相似,乍看下以為是第三面LED。

P1090321
▲司機窗上方的「歡迎光臨」黑底紅字燈箱,乍看如LED #22

P1090305
▲司機後方的短版LED,以及車頭上方的LED到站顯示器 #23

車頭駕駛艙,充滿了科技感,駕駛儀表板均數位化,所有儀表均改以彩色LCD螢幕取代,愈來愈有星艦企業號駕駛艙的樣子,電動中巴亦裝有多卡通的票券讀卡機,但目前均行駛免費路線,讀卡機算是備而不用的狀態。

P1090306
▲車頭全貌 #24

P1090312
▲數位化的儀表板,所有數據改為LCD螢幕來顯示 #25

P1090313
▲備而不用的多卡通讀卡機 #26

現場也來了一輛立凱電動中型巴士的原型車,原型車掛的是「試」的試驗車車牌,全車也貼上電動巴士的廣告文宣,不過筆者還得趕時間,沒能好好欣賞和介紹這輛原型車。

P1090296
▲立凱電動中型巴士的原形車 #27

新竹客運購買的11輛電動巴士,將用於10條新闢的免費巴士,以及世博2號線公車,前幾年,新竹的大眾運輸系統已經停滯了好一些時日,直到現任市長許明財上任後,才開始有明顯的革新,不但闢駛了許多免費公車路線,擴張新竹的公車路網,並導入電動公車。4月22日上路的10條新路線,又稱為「竹塹小巴」,是社區型態的最後一哩路線,所以路線普遍不長,大多在40分以內就能完成一趟來回,路線編號為70、71、72、73、75、76、77、78、79、80等路線,另外還有一條「世博2號線」,屬四條世博公車中的其中一線,但世博2號線僅行駛世博館-千甲社區之間,本身亦具社區巴士的功能,所以當時延後通車,與這批電動中巴一起上路。

P1090272
▲11輛電動中巴,對應著新闢駛的11條社區巴士路線 #28

70路為新莊車站出發,繞著光復路、東山街至金山社區,轉乘節點即新莊火車站,目前新莊車站除了鐵路之外,也是52路、53路的始發站,55路電動大巴亦有行經,在70路加入後,新莊車站的轉乘地位又將提升了一步。

71路為新竹後火車站出發,經東山路、食品路、寶山路、高翠路至高峰路,並深入高峰路的部份巷道內,與現有20路市公車有些相似但也有相異之處。

70_71
▲70路行駛新莊車站至金山社區   #29     ▲71路行駛後火車站至高峰路 #30

72路及73路均以「大潤發2站」為起點,「大潤發2站」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它的站點位置即是北新竹火車站的東光路出口附近,兩條路線從北新竹車站出發,一路行駛南大路、明湖路,也經過新竹後火車站。72路一路行駛至富群社區及觀日大地等社區巷弄中,73路則是經青草湖至花園新城,很久以前的市公車14路即以花園新城為終點,不過14路已在十五年前停駛了,73路頗有14路還魂的模樣,讓人想到前市公車3路及新闢的免費公車53路的關係。

72_73
▲72路經南大路至富群社區 #31          ▲73路經南大路、明湖路至花園新城 #32

75路與76路均以北區區公所為起點,75路環繞了光華社區一帶,76路經新闢的公道五路、溪埔路至台68橋下的前溪社區,轉乘點即鐵道路上的50、51路,以及經國路果菜市場的52、53路,水田街上亦有班次不多的市公車12路可供銜接。

75_76
▲75路環繞光華社區 #33          ▲76路至台68橋下的前溪社區 #34

新闢的免費公車中,有4條路線以香山區公所為起點,早年香山區即有21、23、25、26、28等市公車行駛。其中的21、23、26的班次亦能維持在為20至40分,相當方便,可惜從1993年開始陸續減班到停駛,一路砍到只剩23路獨撐大局(還有一條班次稀少的苗栗客運5823線)。在免費公車50路、51路闢駛之後,再加上77、78、79、80等路線的新闢,位於牛埔的香山區公所,又充滿了許多條公車路線。

77路是香山區公所經元培街、香村路、景觀大道至中華大學,可以服務芝柏、香檳、香村等社區,以及中華、元培、玄奘三所大學的通勤之需,77路亦行經未來南新竹(三姓橋)車站,將可做為其接駁路線。

78路行駛牛埔地區的浸水里、樹下里及香山工業區一帶的牛埔南路,這裡原是前市公車21路及28路的服務範圍,但78路更深入至「樹下街」,樹下街本身是一條6至8米的小路,浸水街轉浸水南街的路口更只有6米寬,這個路口轎車行駛會車時都不太容易了,更別說體積比較大的中型巴士,駕駛78路的司機,可得練就一身好工夫。

77_78
▲77路行經元培街、香村街一帶的社區 #35  ▲78路的服務範圍為樹下、浸水等社區 #36

79路及80路自香山區公所出發,即沿中華路南行,香山區的中華路,自從26路市公車停駛後,就剩下苗栗客運獨家經營,新闢的79路由中華路轉入大湖路,再沿香山丘陵一帶而行,服務周邊社區,終點「南隘」在早年亦有29路市公車行駛。80路則一路沿中華路行駛至新竹市最南邊的聚落「內湖」及「南港」(新竹的內湖、南港早就存在,不過聚落規模比台北的內湖、南港要小很多),沿線轉乘點則有台鐵香山車站及未來的南新竹(三姓橋)車站。


79_80
▲79路行駛大湖路至南隘社區 #37      ▲80路沿中華路至新竹市最南的南港 #38

這10條竹塹小巴,班次多在一到二小時才一班車,有些班次甚至一天只排四班車,相當稀少,搭配的轉乘路線,如果時間沒有算好,就得花大把時間來等車,但相對的,若能先計算時間以及通勤路線,使用免費巴士上下班/學,除了省下交通費外,自駕車的社會風險也降低了不少。比較可惜的是,在宣傳方面非常不足,唯一的訊息必須到新竹市交通處網頁的小角落才找得到,巴士行經路線的多數民眾仍不知道有社區小巴的通車訊息。

10條竹塹小巴上路之前,行經路線的各站牌均已架設完畢,使用的是這陣子最流行的旗桿+圓筒式站牌,路線圖放置在柱子上的圓筒區,不再是高高在上不易閱讀。

DSC_0262
▲新設立的站牌,常喜設置在電線桿前面 #39

然而,經過實地的「不經意」勘察,許多站牌喜歡貼著電線桿,或許是受限於民宅不想給空間設立站牌,而依規定,路線圖必須貼在公車動線的反方向。如此一來,乘客閱讀路線圖時,才不會背對公車及馬路產生不必要的危險,這些站牌也都乖乖遵守這樣的規範,可是路線圖所在的圓筒無法旋轉,加上站牌與電線桿非常貼近,導致許多路線圖被電線桿檔住。加上牌面屬「圓弧面」,無法從縫中「窺見」路線圖的另一側,要看個路線圖,卻得歪頭摸乳塞進縫中,甚至繞著電線桿跑左跑左,對於老人家甚至行動不便的人士更是相當的不友善,筆者隨機拍了78路幾座比較嚴重的站牌,其他路線的站牌也有許多類似的缺點,希望有關單位能積極改善。

DSC_0256
▲站牌的路線圖常被電線桿檔住,無法閱讀 #40

DSC_0261
▲部份路線圖被檔住,另一側即民宅圍牆,完全無法閱讀完整的資訊 #41

DSC_0259
▲這樣的路線圖,連要「窺見」完整的資訊都有困難 #42

其實圓筒式站牌的圓弧的面,本來就不適合做為資訊呈現的空間,它很難一目瞭然,再加上圓筒若無法旋轉的話,無疑是場整人遊戲,改善方式其實也很多,比如將路線圖重新排版改成直立式,不就皆大歡喜了?,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但若連人都無法轉的話,再好的政策和立意,也敵不過小缺失所帶來的負面觀感和影響。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