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信義線[上] 東門.大安森林公園.大安
台北捷運信義線開啟了台北市區第二條東西向的路網,也可以紓解了板南線的人潮以及台北車站的負擔。其中的大安森林公園站為信義線的景觀造形車站,下凹式的庭園設計以及水舞、光塔等巧思,對台北捷運而言,應是繼劍潭站之後的最新代表作。
台北市區第二條東西向的捷運路線,信義線,於2013年11月24日通車營運,信義線大致沿著信義路而行,從中正紀念堂開始,一路至象山站,全長6.4公里。全線地下化,高運量,設有6座車站,與淡水線同屬「紅線」系統,雖然雖是短短6.4公里,從2002年土建開工以來,也花了11年,如果再加上細部設計等前置作業,一條捷運從無到有,是需要耗費相當龐大的時間和人力的。
未來信義線將繼續從象山東延1.5公里至玉成公園,目前信義線東延段仍在細部設計中,依建設時程來看,大概2020年才能營運吧。
在信義線通車之前,南北向路網已有淡水、新蘆和文湖三條,但東西向運輸一直得仰賴板南線以及台鐵,信義線完工後,一口氣增加了2個轉乘站,減輕了台北車站的負擔。北捷路網圖也因為信義線的通車,看起來比較有「網」的感覺。明後年第三條東西向捷運「松山線」通車後,將是北捷二期路網全面完工的時刻。
▲隨著信義線通車,北捷路網已更具有「網」的複雜感 #01
台北捷運的淡水信義、松山新店以及新蘆中和等紅、綠、橘三條系統。路線設計為「L」線型,讓彼此交會以減少轉乘次數。但施工時卻將「L」線型拆成兩段直線來看待,且分開命名,
除了造成營運後的「路線名稱爭議」外,民眾已習慣的路線,突然又要改變搭乘模式,下場就是滿天砲聲。信義線的規劃原屬「淡水-象山」,與新店線交錯,但淡水-新店行之有年,再加上與新店線直通的松山線仍未通車。所以北捷維持了「淡水-新店」的直通模式,再將原本的「北投-台電大樓」區間車,變成信義線的「北投-象山」的營運模式。由此一來,讓這條南北大動脈的捷運路線變得相當複雜。
從車站的地圖來看,除了全程的「淡水-新店」主幹線外,還有「北投-象山」、「北投-新北投」、「西門-台電大樓」、「七張-小碧潭」,尖峰時段還會出現隱藏版區間車,幹、支線以及區間車加總起來,營運路網不亞於傳統鐵路,倒與法國近郊鐵路RER有些相似(詳Sanjeff的文章「法國近郊鐵路RER」)
▲車站及車門上的營運模式,顯得小複雜 #02
目前信義線以「北投-象山」的模式行車,其實有些類似當年的「北投-南勢角」,由於必須與「淡水-新店」交錯發車,信義線路段的班次會被拉長,目前是6至8分鐘一班車。
▲電車上的路線終點顯示器「象山」 #03
▲車門上的LED顯示模式 #04
信義線全線的月台LED列車資訊顯示器,均比照新莊蘆洲線,在LED下方,提供了列車現在位置的燈號,讓乘客不只知道列車還有幾分鐘到站,也能掌握列車目前的動態。
▲結合列車動態位置燈號的LED顯示器 #05
捷運工程的近十年間,信義路承受了塵土飛揚的交通黑暗期,捷運完工後,信義路復舊,植回了大量的行道樹,車道配置上也以大眾運輸的公車優先,將馬路中央雙線劃為公車專用道。兩邊外側各2線則是一般道路,且維持單行道的模式,公車專用道以安全島隔離,具有獨立的候車站,頗具BRT的風格。
▲捷運完工,復舊後的信義路,中央2線為公車專用道,有BRT的架勢 #06
接下來就信義線的六座車站來逐一介紹,並將文章分為上下二部份。本文先介紹東門、大安森林公園及大安三站,續篇則將再介紹信義安和、台北101/世貿以及終點象山站。
信義線 東門站
東門站位於信義路與金山南路口交會處,日本時期稱之為「東門町」,相對於西門町的年輕與潮流,東門則是傳統市場文化的代表,永康街的美食以及東門市場的熱鬧,讓捷運東門站成為新興的美食地鐵站。
▲熱鬧的東門市場 #07
東門站是中和新蘆線與信義線的轉乘交會站,捷運東門站早在2012年9月中和新蘆線通車時即完工啟用,一年之後的現在,信義線啟用,東門站也宣告全數完工。目前東門站共計8個出入口,入口的站名燈箱為上橘下紅的設計,代表橘紅兩線的交會站,這點與民權西路站的紅橘配是一樣的效果。
▲東門站的出口2,以及後方的出口1 #08
東門站出入口為弧形斜面的典型設計,出入口站體以花樑鋼構成,再搭上大面積的落地玻璃,門面上方的雨庇,直接由結構玻璃延伸出來,由於東門站出入口位置的人行道均不寬,站體本身也較為狹小,因此利用花樑鋼及結構玻璃的建築元素讓視覺上達到輕量的效果。
▲利用花樑鋼及玻璃讓視覺達到輕量效果的出入口,圖為出口5 #09
為何東門站出入口站體偏小,而且出口1、2及出口5、6會挨前挨後兩兩一組出現?其實這兩「組」出入口原先均設計為一個大型的出入口,但因為土地問題才更改為兩兩一組的小出入口。
▲兩兩一組小出口6及出口7(後方) #10
出口3及出口8為捷運聯開共構的大樓,大樓目前均已完工,出口3的大樓「信義京華苑」為豪宅大樓,出口8是個特別的建築,它是東門郵局商務大樓,除了郵局外,也是「謙商旅」的商務旅館,這棟大樓位於信義路二段163號,因此大樓外觀將「163」融入於斜面造型鋼構的設計中,但「1」實在不明顯,筆者一開始還以為它是「63大樓」。
▲出口3的聯開共構「信義京華苑」住宅大樓 #11
▲出口8共構的東門郵局商務大樓,外觀將163二字融入於設計中,相當特別 #12
東門站為信義線與中和新蘆線的轉乘站,穿堂大廳及月台層均顯寬闊,穿堂大廳為白色基調,地磚為長方形交錯排列式,類似傳統的磚牆或石牆的紋路,有別於絕大多數的井字方格排列的樣式。
▲東門站穿堂大廳,地磚排列類似磚牆的交錯式排列 #13
北捷每座車站穿堂大廳的付費區外,通常是在售票機與閘門之間的區域,均會設置一座造形的藻井,藻井正下方的地板通常會是一面帶有東西南北的方位指示盤。信義線各站也不例外,東門站的藻井是帶點橘色潑墨的方格所組成的大面積燈光,藻井中央是一根立柱,這類天花照明燈也是東門站常見素材。
▲東門站付費區外的燈飾天花藻井 #14
從穿堂大廳至月台層的電扶梯樓板空間,有一面現代風格的傳統浮雕壁畫,一幅五爪龍騰雲駕霧的白鐵浮雕,浮雕的背面嵌入藍色的燈光,的確是現代專屬的藍光鐵龍。
▲東門站公共藝術之一,龍躍永康 #15
▲東門站開挖深度相當深,電扶梯也特別長 #16
為了配合台北捷運橘、紅、綠三條系統的L路網與快速轉乘,台北捷運東門站、中正紀念堂、古亭站均設計為「平行轉乘」站。「平行轉乘」即同一月台的對側可快速轉乘另外一線的電車,不必跑上跑下。因此,橘、紅、綠三條系統在東門、中正紀念堂與古亭三站間,形成一個三角線形區間,這處三角區間,彼此的隧道必須重疊交錯,再加上共同管線,形成了著名的「麻花隧道」。麻花隧道均埋在地底下,肉眼無法看見,有興趣者可詳下列訊息,(《台北捷運報導》第254期〈臺北捷運東門站麻花隧道宣告成形〉【連結】)
具有平行轉乘功能的東門車站,設有上下兩層疊式的島式月台,上層的1號月台是橘線系統往蘆洲迴龍方向,2號月台是紅線系統往淡水方向。未來新店、淡水線分流之後,中和線欲至中正紀念堂-民權西路站區間各站者,可在東門站下車,並直接到對面的月台轉乘任一班列車,下層的3號月台是橘線系統往南勢角方向,4號月台為紅線系統往象山方向,同樣也提供快速的平行轉乘。
▲上層的1、2號月台,提供快速的平行轉乘功能 #17
為了提供平行轉乘,東門站月台也特別寬,天花高度有些壓迫感,所以中軸線設計了大面積的光源來營造挑高的感覺,不過,東門站月台最特別的仍是「混搭風」,橘線系統(新莊蘆洲線)的月台門均為厚實的白色邊框所構成。信義線的月台門則為黑色隱藏邊框的落地玻璃,兩相對映下,彷彿兩個世界,中軸線就是摩西海的分界。
▲東門站月台的混搭風,信義線與中和新蘆線的月台門樣式均不同 #18
▲東門站信義線月台門為黑色隱藏式薄框的落地玻璃 #19
▲東門站中和新蘆線月台門則為白色厚框設計 #20
信義線 大安森林公園站
大安森林公園站是信義線的重頭戲,也是全線設計時的重點車站。當年拆眷村蓋公園,創造了台北市的森林之肺,無形間也促成森林公園周邊「坐擁萬坪公園視野」的豪宅。所以站在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一面是親近的綠意,另一面卻是高不可攀的豪宅群,就文學的筆法而言,叫做對比鮮明的映襯修辭。
▲大安森林公園的綠意 #21
▲森林公園周圍的豪宅群 #22
其中與出口6聯開共構的大樓「勤美樸真」,帶設計感的黑灰外觀,每坪要價180萬元,最高成交戶的總價為2.6億,小時候總聽到有錢人住的「百萬豪宅」,大學時常聽到氣派的「千萬豪宅」,現在這年代,豪宅沒有「億萬」好像就失去了尊嚴般,漫天飛舞的房價,對小老百姓而言連黃粱一夢的滋味都嚐不起。
▲與出口6共構的黑灰色豪宅 #23
與出口6同一邊的出口1,顯得樸實許多,站體僅是普通地下道的斜面弧頂形,搭配簡單的結構玻璃,淺灰色外觀配上紅底白字的站名牌,和其他幾個出入口比起來,大安森林公園站出口1可說是最低調的一個。
▲外觀樸實的出口1 #24
2丶3、4、5四座出入口連成一氣,均位於信義路的森林公園側,其中2、5兩座出入口為兩個端點,中間夾著3、4兩座出入口。2、5出入口延續出口1的造形,灰色斜面弧頂配上落地的結構玻璃,略呈梯形的雨庇大面積地延伸而出,還帶有柱子一組,這個小空間頗受歡迎,許多人喜歡在此佇立在這裡等人、等時間、等著看新南極轉運站(?)
▲西端的出口2,出入口延續出口1的造形,但增長的雨庇 #25
▲與出口2造形相似的出口5 #26
萬眾注目的,則屬3、4兩座出入口之間的半圓形下凹式庭園,向下開挖的地塹結構,將地下1樓、2樓的空間開啟為戶外空間,藉以將綠地庭園的意象延伸至大安森林公園。將地下站體的捷運站與平面的公園無縫結合,其中東、西兩座碉堡樣的小光塔,即出口3、出口4。
▲大安森林公園站的下凹式庭園全景 #27
在實際的樓層中,下凹庭園為地下2樓,庭園外圈的平台為地下1樓,北捷的安排,則將地下2樓設定為「B1」層,地下1樓為「M」層(夾層之意),B1、M至1樓,以階梯狀的分佈延伸而上,B1的內圈與車站穿堂大廳同平面,M層為出口3、出口4所屬的半圓形平台,M層平台至1樓之間,是植滿青草和綠樹的草坡,草坡有之字型階梯聯結彼此,兩旁亦有樓梯聯結1樓及M層。
▲由1樓至M層(地下1樓)的樓梯 #28
▲M層(地下一樓)的平台,與上方平面層的森林公園之間,以草坡相隔 #29
▲另一角度檢視,水池處為B1,平台處為M層,平台上方則為1樓平面層 #30
而3、4兩座位於光塔的出入口,開口位置為M層,直接連絡下凹庭園的地下1樓平台,如果要前往真正的1樓,還得再爬上一層樓的階梯(或直接走出口2、5)。換句話說,位於M層的出口3及出口4,無法抵達真正的1樓,形成難得一見的「出入口位於1樓以外」的捷運站。
兩座光塔為灰色欄杆似排列的條紋以及錯落的玻璃帷幕設計,出入口上方的站名牌,為了配合造景,並未使用信義線的紅底白字站名牌,而直是用鏤空的透明字,夜晚還會發光。
▲位於M層的出口4,站名牌使用鏤空的發光字設計 #31
B1層的穿堂大廳層以直立的半圓光罩延伸至1樓,除了直接吸收自然光線,讓地下二樓的大廳也能享有陽光外,亦兼挑高之效,在陽光的照映下,玻璃映了天空,夜間則可透視站內的流動。
▲B1層的穿堂大廳層以直立的半圓光罩延伸至1樓 #32
▲在陽光的照映下,玻璃映了天空,夜間則可透視站內的流動 #33
大安森林公園站另一賣點為「水舞」,M層的平台,就是水舞表演的舞台,有時候水流像瀑布或雨絲,規律地滑下一線線如琴絃的線條,時而夾帶著許多道半圓拋物線的水柱共舞。
▲水流像瀑布或雨絲,規律地滑下一線線如琴絃的線條的水舞 #34
▲水舞時而夾帶著許多道半圓拋物線的水柱共舞 #35
除了琴絃模式外,還有水幕模式,清澈的水流如平面薄膜的隔出裡外的空間,拋物線的水柱,也會隨著水膜共舞,水薄膜後面的平台內部,成了水簾洞般的空間,如果進入了水簾洞,並沒有花果山,這裡的空間僅作為半環線的迴廊。
▲清澈的水流如平面薄膜般的將平面的裡外隔開來 #36
▲水薄膜後面的平台內部,成了水簾洞般的空間 #37
▲平台下方的迴廊 #38
大安森林公園站的公共藝術相當多,其中一組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庭園中的青蛙們,有的在唱歌,有的坐下來摸摸大肚子,有的從水面浮出來,有的舒適地在水中仰躺漂浮著,害得筆者也想跟著漂浮一下。
▲相當受歡迎的青蛙造景,有的坐下來摸摸大肚子,有的從水面浮出來 #39
▲這隻蛙蛙舒適地在水中仰躺漂浮著,害得筆者也想跟著漂浮一下 #40
從庭園進入挑高光罩構成的全採光大廳,開闊的空間感,大片落地玻璃,猶如國際機場的設計。灰色冷調的內凹半圓弧的屋頂線線延伸而下,成為既粗且壯的牆面兼巨柱,柱與柱之間的大型挑門,尖頂的弧面設計以及內襯的格菱紋,帶有教堂般的莊嚴肅穆。
▲挑高大型光罩內的空間,猶如國際機場設計般的大廳層 #41
大安森林公園以及大安兩車站,大廳空間均以鐵灰色為基調,售票處的天花藻井,大安森林公園站設計成一個太空梭推進器樣貌的圓罩,正下方的地板,對應的大型方位指標則為黑白色圓形、方形的幾何風格。
▲天花藻井好似太空梭推進器樣貌的圓罩,地板方位指標為黑白圓方的幾何 #42
車站穿堂大廳的鐵灰色鋼條天花帶有些微的拱弧,如果不是閘門上方的指示牌橫跨整座天花的透明架,可能還無法查覺天花板本身的拱弧面。鐵灰色鋼條在車站兩邊為較粗的長條飾板,縱軸線則為密集細線般的肋排鋼條,車站的照明,多來自於天花的圓形嵌燈。
▲穿堂大廳帶拱弧面的鐵灰色肋排鋼條天花設計 #43
▲通往出口3的樓梯 #44
月台層的設計一如穿堂大廳,兩者互相搭配,天花同樣是拱弧面的鐵灰色密集的肋排結構,結構清楚可見管線佈設,淺灰白色系的地磚,配上全黑色無框設計的高雅月台門,大安森林公園站所呈現的風格又異於北捷其他的地下車站,倒是與高雄捷運紅線的地下車站較為神似。
▲月台層的天花亦為拱弧面的肋排結構 #45
▲大安森林公園站月台以鐵灰及淺灰為基調,配上無框的月台門,有高捷的風格 #46
在月台門後方,亦以黑白基調,搭上幾株黃、紅、藍等色系的樹樣,這是名為「森林轉運」的公共藝術,配上車站本身塑造的低調灰的風格,走進車站,就好像走進豪宅一般。
▲月台門後方的「森林運轉」公共藝術 #47
▲大安森林公園站名牌 #48
信義線 大安站
台中有個大安區,台北也有大安區,但兩個大安區不論風土民情和物價都是天南地北。大安站是台北捷運文湖線既有的車站,也是1996年木柵線通車時第一階段啟用的車站之一。就木柵線站體而言,大安站的確有些年紀了,而信義線通車後,地下的站體仍試著與高架的站體共構,其中信義路沿線開闢三座出入口,復興南路新增二座出入口,原木柵線的單一出入口,改為出口4,出口1則與國泰世華所在的辦公大樓聯開共構。
▲出口1與國泰世華所在的大樓共構 #49
出口2就位於師大附中的建築物旁,幾乎與學校共構了,這類的例子在北捷、高捷都有。而出口2本身的造形,深灰的方正站體配上綠灌木和小幼樹,自然且不突兀地與師大附中結合(這個出入口還有一個與師大附中直通的門,上、下學時段才會開啟)。
▲大安站出口2緊臨師大附中 #50
出口3及出口6的造形相同,出口3位於信義路,出口6則在復興南路。這兩座出入口的背面是典型的半圓弧斜面設計,不過在門面正面,靠近建築一側的灰色支撐鋼柱故意向內傾斜,看起來有那麼點歪斜不對稱,增添了一點叛逆感,站名牌的底色則為首度出現的上棕下紅。
▲信義路上的出口3,一側的支撐面使用歪斜不對稱的設計 #51
▲復興南路上的出口6 #52
出口4原為捷運木柵線大安站的唯一出入口,只見高架的捷運站體直接伸出空橋進入一旁的大樓內,這棟名為「大安捷運廣場」的商辦大樓,門面氣派的挑高,兩道對稱的花崗岩面的圓立柱架起屋簷,寬大的車站門面就像要進入某商辦機構般。
▲文湖線高架車站的站體直接設空橋與一旁「大安捷運廣場」連接 #53
▲門面氣派的出口4,原本為木柵線大安站的唯一出入口 #54
在共構大樓的另外一角,靠復興南路側,另有一個門面非常迷你的「出口5」,站名牌直接裝設浮雕的「大安站」金屬字,出口5直通信義線月台層,無法直通文湖線,若要由出口5進入搭乘文湖線,得先搭電梯下樓至信義線穿堂,再進入穿堂,再接轉乘通道至高架的文湖線月台,若搭乘文湖線,最快的方式,當然是走傳統的出口4為佳。
▲直通信義線穿堂大廳的5號出入口 #55
大安站的信義線站體穿堂大廳的裝潢類似大安森林公園站,略帶拱弧面的天花結構,亦是鐵灰色鋼條密平行肋排。屋頂的管線也豪邁地展現他們的生氣,淺灰地板配深灰天花,兩旁牆面也是灰色系,略帶黃光的圓形嵌燈將冷調空間恰如其分映出一絲暖,這類灰黑色系的冷調配色,在台北或者是台灣的公共空間均屬少見,倒是筆者很喜歡灰黑色系的冷調。
▲大安站穿堂與大安森林公園站類似,略帶黃光的圓形嵌燈將冷調空間恰如其分映出一絲暖 #56
售票區的天花藻井未若大安森林公園那般複雜,僅簡單的在平行的鋼條中,挪出一個圓形的區域,再安排方向不一樣的肋排鋼條,再以間接式照明讓這個圓形區域變成小圓嵌燈之外的大圓光域。
▲天花藻井在平行鋼條的圓形空間中安排方向不同肋排 #57
台北捷運或許是因為路網尚未抵定,對於「路線名稱」一直很曖昧,官方路網圖中完全不提板南線、信義線等的路線名稱,一般車站內,也看不見路線名稱指示牌,路線名,僅在轉乘車站會出現。
▲僅在轉乘車站才會出現的「信義線」路線名稱 #58
大安站信義線月台層,空間設計亦延續大廳層的風格,拱弧面的平行灰黑鋼條的肋排風格與黑色月台門相映,大安站為轉乘車站,月台層的寬度比大安森林公園要寬上許多。
▲較其他車站寬的信義線大安站月台層 #59
▲站名牌及轉乘指示 #60
至於出口4所屬的原木柵線以來就存在的文湖線大廳層,空間設計明顯是當年木柵線的樣式,大量淺藍色、白色琺瑯板構成的牆面及天花,琺瑯板幾乎變成當年捷運站的代表材質。進站閘門上方,既掛著「信義線.文湖線」的大型指標,分流乘客,叉路口亦設置大型的方向告示,避免乘客走錯路。
▲大安站出口4進站後的文湖線大廳 #61
▲文湖線大廳層的路線分流指標 #62
▲大安站文湖線月台層 #63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