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看海的火車站.JR九州大村線
九州長崎的北方,有個名叫大村灣的海。沿著大村灣東岸,有一條名叫大村線的鐵路。鐵路上有一座小車站,名曰千綿駅,座落在大村灣的海角。這裡不是商業區,附近的民宅也不多,更沒有觀光機能,但八十多歲的木造老車站緊緊依著海,簡單樸質的線條映襯著背面廣大的天空和海灣。車站裡貼心地設置看海的候車席,可以坐著望著海灣,望著天空,望著遠方重重山。
日本靠海的鐵路很多,臨海的火車站也很多,但是真正與海線僅一線之隔的火車站卻不多。位於九州的JR大村線,沿著長崎縣的大村灣東岸而行。大村灣是九州眾多內海的一座,海面風平浪靜,宛如一座大湖,搭乘大村線的火車,窗外一片寧靜的海灣相伴而行。其中的「千綿車站」,一如祕境,月台和海灣只隔著鐵路,也擁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木造站房,沒什麼人氣,也沒有觀光氣息,靜靜地,在大村灣的一角,默默送迎著大村灣畔的旅客……
JR大村線全線均位於長崎縣,北起佐世保線的早岐車站,南至長崎本線的諫早車站,全長47.6公里,全線僅早岐至豪斯登堡4.7公里電氣化,其餘區間皆為非電氣化的單線鐵路,線上運行的車班也不多。其中的「豪斯登堡」是九州知名的旅遊景點,從福岡過來的「豪斯登堡號」特急列車會踏入大村線4.7公里的電氣化區間。若有機會到豪斯登堡的話,建議可以再搭乘普通車,沿大村線繼續南下至「千綿」,享受這祕境般的景色。
大村線的列車,除了北段4.7公里的豪斯登堡號特急列車外,全線主力為每站均停的普通車,以及只停大站的快速列車「濱海快線」。豪斯登堡號可以直通九州第一大城福岡;其餘的普通車和濱海快線號,大部份都以「佐世保-經大村線-長崎」的區間運行。
濱海快線,是日本少數「快速」等級的列車擁有「名字」的。(「快速」類似臺鐵的「區間快車」大多不會命名;最高等級的「特急」,列車通常會有自己的名字)。濱海快線的日文是譯自英文「SEA SIDE LINER」的片假名「シーサイドライナー」,列車縮寫為SSL,1989年正式營運。列車外觀全為海藍色,僅車門為正紅色。列車名「SEA SIDE LINER」的英文字直接書寫在車頭和車身,相當具有個性。其實JR九州旗下的火車塗裝都相當有個性,時常讓人相機拍不停。
▲大村線的快速列車「SEA SIDE LINER」,在長崎站準備出發 #01
目前的濱海快線運行的車種分為新車和舊車,均是柴油動力車,運行時通常以二至三節車廂為主。舊車為キハ66、67系,新車為キハ200、220系,兩者塗裝相同,但列車設計截然不同。キハ66、67系是日本國鐵時代留下來的古董,1974年開始陸續上線,至今營運已四十年了,列車仍然老當益壯。
▲兩列準備進站的濱海快線,前者是舊車キハ66系,後方為新車キハ220系 #02
キハ66、67系的車頭是日本早期常見的風格,車頭偏上的位置,左右兩邊裝著小小的檔風玻璃窗。玻璃窗上方是圓型的車頭燈,正中央則是貫通門。重新塗裝後的濱海快線,車頭均是寶藍色,另外再以鏤空的英文字「SEA SIDE LINER」橫貫於車頭中央。
白底黑字的行先,寫的是列車的終點站名。站名旁的綠底白字,通常寫著「ワンマン」,即是一人服務車的意思,火車上只有司機一員,負責收票、收錢的業務,有點像是台灣的公車司機。
▲キハ66系的濱海快線,圖中的濱海快線因為調度被抓去當普通車 #03
▲キハ66系,在佐世堡站整備,開往長崎的濱海快線 #04
キハ66、67系一側的車身僅有兩個車門,車窗保留非空調時代的可開啟式設計,在每一格小方窗的中央帶有一條橫貫的銀框,外觀相當的復古。「SEA SIDE LINER」隨處可見,車窗下有一行白色鏤空的大字,車窗上又有白色實心的小字,另外還有縮寫的「SSL」。有趣的是,時刻表和車站LED都寫著日文片假「シーサイドライナー」,列車上卻完全不見日文的「シーサイドライナー」,只有英文的「SEA SIDE LINER」。雖然「シーサイドライナー」即是「SEA SIDE LINER」的英譯。
▲キハ66、67系的外觀全貌,一側僅有2車門,車窗維持可開啟式設計 #05
▲白色鏤空英文字「SEA SIDE LINER」在車窗下方的明顯處 #06
▲四處可見的「SEA SIDE LINER」列車名,車門旁亦有縮寫的「SSL」版本 #07
キハ66、67系的內裝,雖然款式舊了,卻沒有絲毫的陳舊及髒污。和車身同色的絨毛座椅,高椅背設計,頭部位置飾以黑色或藍色的塑料皮面,以利清潔。雙人座共同一片椅背和椅墊,靠走道處另有銀色的扶手環。椅背可依行車方向移動調整,早期臺鐵的柴油快車也常見有可調式椅背的座椅,可惜今天全數消失了。
▲キハ66、67系的車內如時光倒流至昭和時代般 #08
▲列車椅背可依行車方向移動位置,早期臺鐵柴快車也是這類型的座椅 #09
▲車門旁的博愛座 #10
臺鐵的火車,在無站務員的車站上車時,可向列車長買票;日本沒有這項制度,無人車站上車時需主動抽取整理券,下車時得至駕駛艙旁投券付款,或向司機付款,和日本的公車非常相似。若是持PASS票券者,下車時記得向司機出示一下,以免被誤認為逃票。
▲車門旁有整理券抽取機 #11
▲車頭端面的駕駛艙,上方是整理券的價格表 #12
濱海快線的新車キハ200及220系柴聯車,外觀和臺鐵的DR1000型有兄弟臉,目前是JR九州非電化區間的主力車種。外觀多了現代感,車燈被整合於車頭下方的方框內,但車頭的「SEA SIDE LINER」變成小字了,一側的擋風窗上寫著大大的型號「200DC」或「220DC」,這也是JR九州的風格:大方將自己的「型號」寫在車身。為了維持車頭色系的一致,貫通門上的行先,特別使用黑底白色的高反差式色彩來表示。
▲キハ220系列車外觀 #13
▲キハ200系與キハ66系停靠在長崎站內 #14
同樣是紅色的車門,車門旁也加上了「SSL」的縮寫,但又多了「200DC」的列車型號,深怕你不知道這列車是「200系」。列車英文名「SEA SIDE LINER」同樣是鏤空英文字,分別出現在車側的兩側。上方的行先,則改為白底黑字。
▲キハ200系車側特寫 #15
▲キハ220系開門後,與月台之間的間隙 #16
▲行經彼杵站北邊的キハ220系濱海快線 #17
擔任濱海快線的キハ220系,另外還有電子化LED行先的車種。車頭上方放置大面積的LED面板(其實也和台灣公車差不多大),這面LED為黃色的單色面板,顯示著日文、英文及列車名。就設計而言,其實很突兀,乍看像是車頭「頂」著一面狗牌,近看又好像是被「貼」上去的一塊招牌。
▲車頭頂著一面大型LED行先的キハ220系濱海快線 #18
▲キハ66系跑來跟LED行先的キハ220系合影 #19
キハ200及220系的內裝,維持了JR九州的「性格」。座椅有的全為黑色絨毛,配上彩色的小圓點;有的則是綠紅橘藍等色系互相變換。椅背的型式也是雙向可滑動式設計,同樣是單片雙人座,但枕部另外獨立為兩個塑皮面的頭枕。只是200、220系的座椅偏硬,不若キハ66、67系的舒適。
▲キハ220系黑色絾布的客艙 #20
▲黑色帶著許多彩色小點的絨布椅,椅背仍為雙向移動式;頭枕則獨立為二個 #21
▲キハ200系的紅綠橘藍四色錯落的座椅 #22
大村線及長崎本線的普通車,因為調度的關係,有時也會抓濱海快線塗裝的列車來跑。如果是一般的普通車,仍然由キハ66、67系擔任,但外觀則是傳統的淺橘底搭橘色車窗色帶的舊式國鐵塗裝車,感覺上又更復古了些。
▲大村線上的キハ66系國鐵舊塗裝的普通車 #23
▲國鐵色系的キハ66系內裝,與濱海快線キハ66系相同 #24
▲長崎站,キハ200系濱海快線出發的影片
JR九州 大村線
看完了濱海快線的火車,現在讓我們欣賞一下這條美麗的火車路線:大村線。目前大村線的快速列車「濱海快線」,皆以「長崎」及「佐世保」為兩個起終點對開,長崎及佐世保皆有特急列車直通福岡,建議可在長崎住一夜,順便遊長崎,第二天再從長崎搭濱海快線至大村線,途經必停點「千綿站」,再到豪斯登堡轉乘往福岡的特急列車。
▲長崎車站,終端式車站設計,月台仍維持著木構頂棚 #25
長崎車站的介紹,筆者預計未來會與太魯閣號的老哥「885系」一起介紹,在此先略過(畢竟長崎站也屬於長崎本線)。只是筆者在長崎的天氣實在不好,連日暴雨。搭乘濱海快線這天,雨終於稍為停歇,晨間的山區盤據了許多嵐煙;而長崎本線就在崎曲偶見平地的地勢中前行,路旁農田被雨水洗得清麗透亮。這景,對於遊人而言是天賜的禮物,但看看晨間列車上的乘客,個個都是通學或通勤的早鳥族,每張臉都是睡不飽,或「度估」,或眼皮沉,他們即將面對一整天的壓力,只有筆者把日本當成我的遊樂場,實在有些不好意思。
▲長崎本線上所見的山嵐晨煙 #26
▲長崎本線非電化區間,筆直的鐵路與稻田、遠山 #27
▲前方小車站待避的濱海快線 #28
列車在長崎本線,不時的即可看到大村灣。之後轉入大村線,經過大村市沒多久,一個轉彎,大村灣又出眼前。由於大村線為非電氣化鐵路,沿途沒有電線的干擾,筆者喜歡這種路就是路、水就是水、草就是草的感覺。有時一個轉角,出現一座紅磚隧道,出了隧道,又是海,伴隨著濱海快線柴油引擎聲。鐵道旅行的愜意,莫過於此。
▲大村灣及大村線 #29
▲大村線上的紅磚隧道 #30
大村線鐵路一旁緊臨著國道34號公路,進入千綿站之前,海、鐵路、公路緊緊相依的轉角,更讓人期待這座小站的風采。
▲進入千綿站之前的灣道,一旁的公路為國道34號 #31
JR九州 千綿車站
開闊的視野中,木造的老車站,背面一片海,這等難得的畫面,不曉得全日本有多少?至少千綿車站是筆者在Google街景圖和衛星地圖不斷比對之後所發現的一座海景車站。雖然它的交通不算便利,必須轉乘許多火車(而且時刻很稀疏),但說什麼也要來一趟千綿看看。
千綿車站是座小車站,每日的乘車人次只有131人,濱海快線的「快速」等級列車不停靠。因為時刻表的安排,筆者先搭濱海快線從長崎出發至千綿的下一站「彼杵」,再搭回頭的普通車至千綿。這座木造站房的老車站,就在公路旁的一處小廣場上。從一旁的天橋往下拍,路、廣場、大村灣、火車站,構圖不論怎麼拍都美。
▲座落在公路旁小廣場上的千綿車站 #32
▲千綿車站旁的天橋,是拍攝車站的絕佳位置 #33
▲千綿車站旁的公車站牌 #34
千綿車站的木造站房,1928年完工至今已走過八十六個寒暑。簡單的木構,簡單的硬山式屋頂,簡單的小玄關頂棚,它的線條甚至比臺鐵海線木造車站更為簡單,卻能散發出幽幽地日式風味,簡樸又靜雅。雨後的木材質有些濡濕,略帶斑駁,更顯古樸。車站底座是個水泥平台,附有無障礙坡道,應是後來增建。小平台上的欄杆也是木構,簡單的樣式更能襯出千綿車站之美。平台入口的左邊擺了一座郵筒,右邊則是日本無敵多的自動販賣機,順便擺了個飲料瓶回收筒。
▲1928年完工至今的千綿車站木造站房 #35
▲木構站房的另一側 #36
筆者最喜歡的是掛在門口玄關下房的站名牌,簡單的一面白色木牌寫著「千綿駅」,漢字下方加註英文。JR九州並沒有在這座木造車站掛上現代式的燈箱招牌,維持了木造的原汁原味。其實臺鐵也有類似的作法,新竹車站改建後,為了不破壞風情,硬是不掛上任何的站名牌,是全臺灣唯一沒有站名牌的火車站。
因為千綿車站的位置比鐵路低,從入口踏上玄關有一小段樓梯,從車站踏上月台又有一小段樓梯,從入口即可望見這兩道樓梯的背面,海的後面就是山,讓進站的旅客更期待月台上的風景。
▲入口玄關上的木造站名牌;兩道樓梯後有山有海,更讓人期待它的風景 #37
千綿站基本上沒有站務員,站內也沒有驗票閘門。木造車站內,利用大片的方格窗採光。木造的窗欞、木造的候車席,還設有兩個木造的長方桌供旅客使用。坐在站內候車時,窗外就一片海。
售票口也是木造為主,小門、平台、對外窗,通通都帶有木的原味。小巧的窗口外面掛著許多千綿站的攝景照片,不過窗口內的人員更專心做的他的工作,似乎不是JR九州的站務員,可能是地方志工之類的人員。
▲車站內的候車大廳,大片的木造窗發揮絕佳的採光效果,坐在站內就可以看到一片海 #38
▲木造的售票窗口 #39
▲千綿站的時刻表,一個小時不一定有一班車,紅點「ワンマン」為一人服務車 #40
站房靠月台的一面的屋簷下,擺了二張面對海的木造長椅和長桌。如果不想在室內候車,也可以到室外的「看海候車席」,欣賞大村灣海景。就算不搭車,這兩處面海候車席,也適合一個人來放空,甚至坐一整個下午來發呆。筆者在本站預留的時間是40分鐘,沒想到根本不夠!要不是後面還有行程,一定會坐在面海候車席,坐個一兩個小時。
看海的火車站,看海的候車席,木造的原味,寧靜的時光,這不是祕境,哪裡才是祕境?
▲視野絕佳、位置超棒的看海候車席 #41
▲木造的看海候車席還附有小長桌,桌子明顯是新造的 #42
▲另一邊的看海候車席,應該是新增或汰舊的新品 #43
▲坐在看海候車席上所看到的大村灣海景 #44
爬上月台後,可以發現鐵路與海水之間,僅僅只有一線之隔,相較於其他臨海的車站,千綿站與海水之間幾乎是零距離,這都要拜大村灣風平浪靜之所賜。(如果是臨太平洋或日本海,通常鐵路與海會有段安全距離,再不然就是堤防加高、消波塊超多之類)
▲千綿車站月台上所見,鐵路與海,只有一線之隔,乃拜大村灣風平浪靜所賜 #45
▲設於彎道上的千綿車站,鐵路、月台緊臨海邊,相當少見 #46
▲大村灣海景特寫 #47
火車來了,來了一列國鐵時代留下來的國鐵色普通車。千綿車站,有了火車的詮釋後,平靜的空氣被「活動」了起來。柴油引擎的轟隆聲,是千綿站最重要的聲音,將近百年的歲月,日復一日送往迎來。
▲停靠在千綿車站的國鐵塗裝66系的普通車 #48
▲正在離站的普通車,以及千綿車站的大村灣海景 #49
▲千綿車站站名牌 #50
正當筆者等著欲搭乘的火車,站在月台上時,也陸續來了幾個等車的乘客,大多是當地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很明顯,沒有觀光宣傳的千綿站,突然來了筆者這樣一位陌生人,當地居民都投以好奇的眼光,感覺想來搭訕卻又沒有勇氣。就在此時,來了一群也是要搭車的幼稚園的小朋友,原本寧靜的千綿,傾刻間猶如海角樂園般熱鬧。
於是,對筆者投以好奇眼光的,又多了這群小朋友和老師們。其中一位歐吉桑,在人多時「趁亂而入」,終於跑過來和筆者攀談……只是我日文只有五十音的程度,歐吉桑笑著回身看著送行的一位女老師,女老師順勢接棒,以其流利且不帶腔調的英文,終於打破千綿人對筆者的好奇了!原來這個手持相機的陌生人來自台灣,是個愛搭火車的人;幼稚園老師竟然也在台灣住過,在台南還有朋友,實在太巧啦!可惜時間有限,沒能和他們留下合照,只有匆忙之中拍下火車,順便拍下他們的背影。
▲列車抵達前,因為小朋友們的加入,讓千綿變得熱鬧(左邊是和筆者攀談的歐吉桑) #51
▲充當普通車的濱海快線列車(藍衣者為送行的女老師) #52
原本只有一個人享受的千綿車站時光,因為千綿居民的人情味,讓這回憶變得珍貴。一個人在日本旅行時,到了不知名的鄉下,也常常會有當地居民熱情地主動搭訕,解離了人與人之間的那層隔膜。搭著離開千綿的火車上,看著大村灣海景,短暫的邂逅,卻讓微笑變成永恆。
▲在火車上所見的大村灣海景 #53
▲影片:國鐵塗裝的普通車正離開千綿車站
JR九州 彼杵車站
彼杵車站是千綿北邊的車站,筆者因為轉乘的關係才抵達這座小火車站。相較於千綿的寧靜,彼杵明顯熱鬧一點點,也有站務員看守,而且彼杵站也是濱海快線列車停靠的車站,火車班次比千綿多了一些。
彼杵的站房也是個簡單的硬山頂造形,外觀設計和千綿如出一轍,但材質卻差了十萬八千里,而且豪無特色。其實在2005年以前,彼杵站也曾擁有木造站房,以及和千綿一樣的站名牌,因為站房太老舊,才被改建為水泥的新站房。看著垂垂老朽的千綿,不知道它的命運會不會和彼杵一樣?
▲2008年啟用的彼杵站水泥構造的新站房 #54
▲彼杵站前的公車站牌 #55
▲彼杵站前的街道 #56
彼杵站的乘客雖然比千綿多,候車空間卻不如千綿。車站只有小小的一個候車空間。不過若要搭乘第二月台往佐世保方向的話,月台上另外有提供候車空間,大部份的乘客會提早上月台候車。
▲彼杵車站站房內的候車室 #57
▲彼杵站售票窗口及近距離售票機 #58
彼杵站擁有二座側式月台,可供列車在此交會。兩座月台之間沒有天橋或地下道,必須由一旁的人行平交道通過。如果火車來了,而平交道柵欄已放下,那麼很有可能看著自己要搭的火車跑掉,所以務必要提早抵達月台候車。
▲擁有兩座側式月台的彼杵車站 #59
▲彼杵車站第一月台一景 #60
▲連接兩月台的人行平交道 #61
▲彼杵站站名牌,是JR九州的標準樣式 #62
▲彼杵站第二月台候車區 #63
▲影片:JR九州220系的濱海快線駛離彼杵車站
離開了彼杵,繼續往北,海景仍不斷出現在眼前,但變得熱鬧。經過聚落時還有不短的小橋。九州的鄉間風情,迷人且可愛,相較於首都圈的擁擠氣氛,九州的步調明顯緩慢許多,就連窗外的風景也多了份閒適。
▲川棚車站附近的一座橋 #64
▲小串鄉車站附近的大村灣的海灣「小串浦」海景 #65
▲小串鄉車站附近的鄉間稻田 #66
最後筆者於豪斯登堡站下車,目的並不是為了豪斯登堡,而是要參訪這座大村線的「觀光車站」。豪斯登堡只有一座島式月台和二條軌道,卻是豪斯登堡特急列車的始發站,礙於篇幅,本篇暫不介紹豪斯登堡站,未來再與豪斯登堡特急列車一併發表。
▲濱海快線塗裝的普通車停靠在豪斯登堡站月台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