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北陸新幹線[ii] 路線及車站篇:金澤、新高岡

號稱小京都的金澤,曾是日本第四大城,但因為地理及交通的不便而沒落。在新幹線通車之前,金澤與幾座大城之間的交通往往需要四個小時,距離東京更是 遙遠;北陸新幹線通車後,一舉將金澤與東京的距離拉近了。金澤旁邊的高岡市,是個十幾萬人口的小城市,也是多拉A夢作者的故鄉。目前金澤是北陸新幹線通車 的終點,新高岡則是金澤的前一站,兩座新幹線車站都頗具特色,也值得一遊。

P1430797


2015 年3月14日北陸新幹線從東京一路通車至金澤,將金澤這座北陸第一大城的聯外交通變得更快速。其實就地理位置來看,金澤和大阪、名古屋的關係比較密切,搭 JR特急列車到大阪、名古屋約需4小時左右,而到東京若不轉乘新幹線,至少要8個小時以上。北陸新幹線通車後,金澤到東京只要2小時40分,比起大阪、名 古屋而言,金澤距離東京的交通距離反而更近了,未來這幾座城市的依存關係,勢必將會有衝擊。

北陸新幹線全

日 本的「北陸」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靠日本海側的地區,北陸地區腹地小,山多,交通不便,發展較太平洋側的都市更遲緩,就類似花蓮台東的發展被中央山脈阻擋, 北陸也被日本的阿爾卑斯山脈阻擋而影響發展。北陸地區包括了富山縣、石川縣及福井縣,最大城為石川縣的金澤市,擁有46萬人口;第二大城為富山,42萬人 口。但是地廣人稀,城區的人口密度均不甚高。


 北陸新幹線  金澤 

金 澤在江戶時代是日本第四大城,不過地理位置太過偏遠,大家都靠著太平洋,只有你金澤靠著日本海,東強西弱的影響下,金澤一路沒落到現在,人口也只有46 萬。不過,金澤仍保留了許多古早時代的建築,也有「小京都」的稱號。略觀金澤的歷史背景,與台南倒有幾分相似,曾經繁華一時的古都,後來卻被其他城市超 車,所以金澤市和台南市也結為姐妹市。

金澤市沒有地鐵,路面電車也早在20年前就被廢止,至今市區交通都只靠著巴士往來。反觀隔壁的高岡、富山都仍保有路面電車的營運,富山更發展為輕軌捷運,當時搶著廢止路面電車的金澤,不知道感想如何?

金澤車站歷經都更、改建後,車站特地區擁有廣大的腹地,整座車站的修建,也都以「大器」為主,任何的設計都要讓人擁有震撼的效果。例如站前廣場13公尺高的木造「鼓門」,截取能劇大鼓的意象,眾多木條、木板等構築而成,震憾地擺在廣場上,成為金澤的地標。

金 澤車站除了既有的JR北陸本線外,北陸新幹線也直接拉到金澤車站。而石川縣境內原有的北陸本線,被JR西日本丟出來,改由石川縣接手成立「IR石川鐵 道」,但仍共用金澤車站的站體及月台。此外,地下層還有一座北陸鐵道淺野川線設站,以台灣流行的「N鐵共構」而言,金澤車站應該算是4鐵共構吧。

P1440121
▲金澤站前的地標「鼓門」 #01

位 於鼓門的出入口,是金澤車站的前站,原本命名為「東口」,2014年底改為「兼六園口」(這裡距離兼六園明明就很遠)。鼓門後方的站體,挑高的盛大鋼桁撐 起一個大穹頂,並覆以三千多片結構玻璃,所以穹頂白天的日照是明亮的,夜晚時分又呈現鋼骨縱橫的後現代之美。這座桁架的玻璃大穹頂,象徵著開傘的意象,因 為金澤多雨(筆者去的時候也下大雨),所以車站建築也要開一下雨傘, 好讓旅客不用開傘。

金P1430800.JPG
▲穹頂廣場北方腹地,全用為公車站,圖為金澤市公車營運業者「北鐵巴士」車隊 #02

金P1430780.JPG
▲穹頂正下方的小廣場,可以遮風蔽雨 #03

金P1440159.JPG
▲白天的穹頂,由縱橫的桁架和三千多片結構玻璃構築,象徵著開傘 #04

這座開傘意象的玻璃穹頂還有很多功能,第一是廣場,在穹頂之下的地面,提供一處遮風蔽雨的小廣場;第二是轉運站,穹頂南側是計程車、私家車轉運站,北側腹地全用為公車轉運站。所以從車站門口到公車站、計程車、私家候車點,都不用淋到雨,這穹頂果然具有雨傘的效果呀!

P1430782
▲結構玻璃穹頂後方的金澤站出入口 #05

P1440161
▲左側沿著弧行都是公車候車月台,右側的LCD螢幕則顯示著各路線公車訊息 #06

金P1440144.JPG
▲金澤站前的櫻花樹與後方的公車站 #07

穹 頂的正下方,另有一處地下廣場。地下廣場腹地廣,一眼望去好多柱子,從金澤車站正門口即有氣派的電扶梯以一個圓形開口聯絡地面和地下。不過,大器的地下廣 場,用途不明,也沒有商店街,空盪盪的沒什麼人,大部份的人潮都在地面移動。地下廣場的一個角落,躲著北陸鐵道淺野川線金澤車站的站體,藍色的招牌乍看還 以為是唯一的商店,原來只是一座小車站。

P1440126
▲地面的門面直通地下廣場的圓形開口及電扶梯 #08

金P1430789.JPG
▲空盪盪的地下廣場 #09

P1440117
▲地下廣場的一角,藍色招牌處為北鐵淺野川線金澤車站 #10

金澤車站的西出入口,原本的後站區,2014年底亦改名為「金澤港口」(這裡離金澤港更遠……)。相較於前站的熱鬧,後站明顯冷清許多。後站區同樣一出站就是巴士轉乘區,不過這裡的巴士多為長途巴士,與前站的市區巴士站區隔。

前站有一個鼓門做為入口意象,後站另外有一個平行四邊形結構的水泥柱狀物,可能是紀念碑,但具體的內容筆者也不曉得,許多日本人也搞不清楚是啥。

金P1440178.JPG
▲金澤站西口(金澤港口)的平行四邊形結構的紀念碑 #11

金澤站後站端的站體外觀像是一座飯店,平整的帷幕大樓飾以黑色縱向條紋,正門玄關處一座特大號的雨庇做為門面。玄關大棚擁有四個大柱子,一樣讓人感受到大器與震撼。只是相較於前站的驚艷,後站的腹地雖廣,建築亦大器,但是那風格卻有中國或北韓的錯覺。

金P1440173.JPG
▲金澤車站後站端(金澤港口)的建築,大器的排場彷若現代中國建築 #12

金P1440180.JPG
▲後站端的玄關雨庇,四座大柱支柱的頂棚,亦有氣派之感 #13

金 澤車站和日本絕大多數的車站一樣,屬於高架站體。橋下的一樓大廳層,前站與後站門面可以直通。這條直通道當然也要氣派一下,兩側綿延的光柱,配合天花板延 伸而下的木頭構造。在驗票門附近的天花板還設計了一個八卦光頂。光之頂的造形,在金澤車站無所不見,例如驗票門的上方也有一整片。

金P1440182.JPG
▲金澤車站一樓穿堂大廳層,綿延的光柱飾以木元素,驗票口的天花板有一面八卦光頂 #14

金P1430773.JPG
▲驗票門正上方的光頂 #15

金澤車站高架的月台層計有四座島式月台,其中三座提供給傳統鐵路,另外一座為新幹線專用。由於金澤與大阪、名古屋之間的交通仍靠著特急列車為主,往來大阪、名古屋之間的特急每30至60分發車,車站很容易就能見到特急的身影。

P1410933
▲金澤站在來線月台層計有三座島式月台(圖中為681系「しらさぎ」特急) #16

P1440192
▲左邊為往大阪683系「サンダーバード 」,右邊為往名古屋681系的「しらさぎ」 #17

新完工的新幹線,在站內有獨立的候車穿堂空間,所有的設備都還新新的。不過相較於北陸新幹線其他各站,金澤站的新幹線候車空間略小一些,付費區內也沒有太多的商店空間,而且壓迫感比較重,和它外表的大器有著天壤之別。

金P1410942.JPG
▲通往新幹線的驗票門及穿堂區 #18

金P1410955.JPG
▲金澤車站新幹線月台 #19

金P1430764.JPG
▲清潔車也偽裝成為E7系新幹線塗裝 #20


 北陸新幹線  新高岡 

高岡市,位於富山縣境,是小叮噹的作者藤子不二雄的故鄉。北陸新幹線的路線並沒有拉到高岡市區的高岡車站,而是在高岡的郊區另闢新車站,因此命名為「新高岡」,類似的例子還有新大阪、新青森,以及北海道新幹線的新函館。這樣的例子,對台灣人而言應該很熟悉。(如果當年高鐵給台鐵營運的話,應該就會出現新桃園、新新竹、新台中…)

高P1430135.JPG
▲從新高岡車站所望的遠望雪山 #21

高岡市的人口並不多,土地面積大約是新竹市的二倍大,卻只有18萬人口,所以對於北陸新幹線而言,新高岡站是不折不扣的小站,往來東京的直達車通常不停靠,只有富山至金澤的短程區間車停靠,大約是每小時1班車的密度。

新高岡車站的外觀,和其他新幹線車站一樣,並沒有太華麗的設計和裝飾,一切以簡單為主。外牆使用黃色系,月台層全數被包覆在建築內,看起來好像是長長的高架建築般,亦是日本火車站常見的設計。

高P1430124.JPG
▲新高岡站北口,棕黃色系的建築 #22

新高岡車站有三面主要的出入口,北口專供旅客接駁以及計程車,南口則做為公車轉運站。和金澤一樣,一出火車站門口,馬上就能踏入巴士站,不用繞來繞去找半 天。一個國家是否重視大眾運輸,從火車站與公車站之間的設計便能知悉。(反觀台灣高鐵站,一出站通常先是計程車站,要轉乘公車則必須再走好長的路才能找得 到)

高P1430139.JPG
▲新高岡站南口 #23

高P1430118.JPG
▲新高岡車站的公車轉運站,一出車站大門(南口)就可以直接抵達 #24

新高岡車站的站內空間並不大,售票口/售票機的數量也相當稀少同樣使用棕黃色系為裝潢。在出入口的穿堂通道中,擺放著一座「高岡大兜」,是古代前田家族征戰 時所穿的頭部鎧甲。特別是「兜」這個字,今天中文多用為小兒圍兜的意思,但是「兜」的古文字形及古義即盔甲,《說文》:「兜,首鎧也。」日本漢字反而保存 了「兜」之古義。

高P1430737.JPG
▲新高岡車站穿堂大廳的「高岡大兜」,為高岡前田家族使用的盔甲 #25

新高岡車站的穿堂雖然不大,但進入驗票門之前,卻有一處相當舒適的候車空間。各式的小沙發椅,可以好好休息;靠窗還有吧台式座位,可供候車乘客使用筆電。整 座候車室營造得像精品店一般,隔壁的旅客服務中心,更像是精品展售部,筆者一開始還真以為是精品店不打算進去,差點忽略掉這精美的角落。

高P1430123.JPG
▲營造得像精品店氣氛般的候車廳 #26

進入驗票門之後,接著就是兩道往上走的電扶梯。而付費區內,通常還會有另一處候車廳及洗手間,這樣的空間配置幾乎是所有新幹線車站的常態配置。

高P1430113.JPG
▲進入驗票閘門後的付費區,多彩LED資訊看板 #27

高P1430109.JPG
▲從電扶梯上俯望付費區的穿堂層 #28

新幹線新高岡車站只有二座側式月台,分別對應雙向主線的軌道,未設置待避線或通過線,如果有列車停靠新高岡,後方列車就無法超車了。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新高岡距離前後站的金澤、富山相當近,也是必停的車站,要待避的話,選這兩站就可以了。

另外,北陸新幹線新通車路段的車站均設有半罩式月台門,月台門與列車之間會保留很寬的距離。如果要拍火車的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高P1430739.JPG
▲新高岡站二座側岸式月台,沒有待避線及通過線 #29

高P1430098.JPG
▲新幹線新高岡車站站名牌及電梯 #30

高P1430745.JPG
▲有趣的排隊線 #31

北陸地區氣候嚴寒,即便筆者去的春天,白天氣溫也不到十度,一堆日本人都在喊冷。雖然新幹線車站的月台層全面被包覆在室內,但仍在月台上設置了獨立的候車室。候車室暖氣開放,環境舒適,夏天應該也有冷氣讓乘客避避暑。

高P1430095.JPG
▲新幹線新高岡車站月台層及獨立的候車室 #32

高P1430100.JPG
▲候車室內,舒適的候車空間 #33


 JR城端線  新高岡 

前面提到,新幹線沒有進入高岡市區,所以在郊區蓋了一座「新高岡」車站。若要從新高岡至高岡車站,必須再轉乘既有的傳統鐵路「城端線」,五分鐘即可到市區。 城端線原本沒有新高岡車站,為了因應新幹線通車,才特地設置新高岡車站。這個模式有沒有很熟悉?新左營、新烏日,都是類似的性質。

目前城端線均行駛普通車(相對應台鐵的區間車),車班並不多,但時刻會依「往來東京方向」的新幹線來排點,而且會預留一段時間讓乘客轉乘。相對的,往來金澤方向的列車,城端線就不管你了,因為高岡到金澤,直接在市區搭乘傳統鐵路會更方便。

高岡市

JR新高岡車站就在新幹線車站旁,從新幹線車站一樓的通道直走即可抵達JR城端線的新高岡車站。不過城端線的新高岡站,不像新左營或新烏日那麼氣派,相反的, 它非常簡單,只用鐵皮、鋼材和清水模搭建。外觀則延續新幹線新高岡站棕黃色的配色,主要的站體其實只是一座跨站天橋和電梯。沒有售票口和驗票門。

高P1430121.JPG
▲JR城端線新高岡車站,位於新幹線車站旁,外觀與新幹線車站相同色系 #34

高P1430122.JPG
▲新幹線車站通往JR城端線新高岡車站的通道 #35

城端線新高岡車站,除了跨越鐵路的天橋外,其實就只有一座月台而已。而城端線本身也只有一條軌道,而且還是非電氣化。入口處只見一排樓梯,沒有驗票門,直接進站等車即可。小巧可愛的站名牌,就掛在樓梯旁的清水模牆上。

高P1430127.JPG
▲JR城端線新高岡車站,只有一座月台。圖為入口的樓梯,沒有驗票門 #36

高P1430132.JPG
▲JR城端線新高岡車站的月台 #37

非電氣化區間,使用的當然也是轟隆隆的柴油火車(氣動車)。搭乘速度最快的新幹線之後,結果卻用速度較慢的柴油火車來接駁,落差非常大,也相當有意思。

另外,雖然進站不用買票、驗票,再加上日本無人車站的運作與台灣不一樣,小支線的小火車多半是一人服務車,司機本身兼職列車長,所以不會有列車長不會跑來跟 你補票,一切得自己來。所以當看到列車掛著「ワンマン」字樣,表示「一人服務車」。上車時,請由「指定車門」上車(通常是第一車),並記得抽一張「整理 券」,下車時再持整理券到司機旁的車門付費,類似日本公車的制度,把它當成走在軌道上的公車就對了。

高P1430142.JPG
▲進站的キハ40形柴油火車,是日本非電氣化區間最常見的車種 #38

高P1430725.JPG
▲城端線的キハ40普通車內裝潢 #39


 JR城端線  高岡 

雖然高岡車站沒有新幹線進駐,但是仍被視為新幹線通車的重要轉乘站,所以車站也跟著大改造來普天同慶新幹線的通車。目前所見的高岡車站,都是2011到 2014年之間陸續改建完工的新站房。站前廣場提供了巴士轉運站、計程車站及萬葉線路面電車的停靠站。同樣的,車站出入口旁,馬上就是公車轉運站。

P1430201
▲改建後的高岡車站全貌,下方平面軌道為萬葉線路面電車 #40

P1430190
▲盛開的櫻花以及後方的高岡車站 #41

P1430184
▲高岡站前的櫻花與電話亭 #42

改建後的高岡車站設有美食街,二樓也有寬大的戶外露台空間。改建後的站前地下道,也擴大營業,升格為地下街。只有十八萬人口的高岡市,擁有嶄新的火車站、方 便的路面電車,甚至還有地下街,應該會讓許多同級城市流口水。只是,筆者到訪時的星期天,地下街卻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假日尚且如此,平常日大概只有通勤 時段才會有人潮,不知道可以撐多久。

P1430213
▲高岡車站二樓的戶外露台空間 #43

P1430174
▲星期天仍然門可羅雀的高岡站前地下街 #44

改建後的高岡車站,也將萬葉線路面電車移到站房內共構,並擁有自己的候車空間。萬葉線電車是少數私營的路面電車,因此不像其他城市會稱其為「市電」,經營的公司也很豪氣地直接叫「萬葉線株氏會社」。筆者已將萬葉線全線搭透透,來日有機會再專文介紹這條有趣的鐵路。

P1430167
▲高岡車站內的萬葉線路面電車站 #45

P1430685
▲萬葉線候車室的多拉A夢像 #46

高岡車站除了改建為跨站式車站外,原有的後站端也進行整修,蓋了一座現代感十足的站體。大面的落地玻璃配合倒L形的灰色琺瑯板結構,出入口雨庇為桁架搭配玻璃頂。另外,和金澤站一樣,原本用「北口」、「南口」來代前站、後站的名字,也被換成「古城公園口」和「瑞龍寺口」。

高P1430708.JPG
▲高岡車站後站端的站房,稱之為「瑞龍寺口」 #47

站內的跨站通道既長又寬,屋頂是波浪狀的平行木條結構。日本是個很愛木材的國家,各式建築很容易看到木元素。

車站的驗票門出入口、售票區等,氣派地使用大跨距開口的設計,門面上方以帶有圖案的淺綠色玻璃做為底材,再簡單以黑體字寫上「高岡站」三個字。高岡車站兼具JR西日本及愛之風富山鐵道兩家公司(後者為接手JR北陸本線富山段的新鐵路公司),但仍使用相同的進站口和驗票門。

高P1430701.JPG
▲氣派的高岡車站穿堂層,左側驗票口和售票區使用大跨距開口的門面 #48

高P1430710.JPG
▲通往後站端的跨站通道 #49

高岡車站有三座島式月台,原JR北陸本線區間的愛之風富山鐵道所屬的路線,皆為電氣化;兩旁的JR城端線、冰見線,則屬未電氣化區間。雖然車站建築經過大改造,但月台層並沒有改建,一切維持過去既有的樣式。

高P1430713.JPG
▲高岡車站城端線的JR西日本樣式站名牌 #50

高P1430721.JPG
▲城端線列車進站 #51

P1430161
▲讓渡給愛之風富山鐵道的JR西日本521系電車,外觀塗裝沒有更改 #52

本文走筆至此。下一篇將再繼續前往富山車站、糸魚川車站,敬請期待。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