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 IV :民族、科工館
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南下通過高雄車站後,來到民族及科工館兩座新設置的通勤站。這兩座站都位於繁忙的市區,站體規模也較其他車站小,但是通勤地位卻相當重要。來日待高雄輕軌環狀線,以及高雄捷運黃線通車後,民族及科工館都將成為轉乘車站,讓高雄的軌道運輸網成為真正的「網狀」,並發揮效益。(前提是班次需要加密,現行30-50分一班車實在太難等)
【民族車站】
民族車站位於高雄市民族路橋旁,周邊多為住宅區。臺鐵新增設的車站很喜歡以路名為站名,例如台中的太原、精武、五權、大慶,高雄的民族、正義。原本「科工館」名為「大順」,也和路名有關。未來高雄捷運黃線將沿民族路行駛,民族車站勢必也將成為轉乘站。
▲民族車站周邊的住宅區,以及工程中的鐵路綠帶工程 #01
民族車站僅一座出入口,站體設計也使用捷運站常見的樣式,以半圓弧面的屋頂直接順到地面,輔以出入口簡單的白色門面構築而成。因此高雄鐵路地下化並新增設許多車站,本質就是將台鐵捷運化的概念,出入口站體也完全朝捷運的概念設計。很可惜目前的班次並不捷運,很多時候都要等上30到50分鐘才有車可搭。
▲民族車站出入口站體,就如同捷運站般 #02
▲出入口站體正面及站名牌 #03
▲出入口後方的電梯出入口 #04
和其他通勤車站一樣,民族車站的站內設計也比照捷運站,並預留一處商店空間。車站的辦公室身兼服務台和售票處,雖然設計成獨立的房間,但旅客動線面的牆面全部設計為寬大的玻璃窗。剪票口也和其他車站相同,只在出、入站動線設置直立式的刷卡驗票機。
▲民族車站穿堂大廳 #05
▲民族車站的剪票口及售票處 #06
民族車站的出入口雖然精簡,不過進站之後,才發現這座車站大部份的藝術設計都安排在室內空間。穿堂大廳的裝潢,雖然沒有挑高或其他的高難度設計,但是天花板的中軸線上設計了連續的彩色色帶,大致從紅、橙、黃開始,輕過付費區後,轉為綠、藍、紫等色系。軸線上另外飾有六角形的的蜂窩結構嵌燈。
▲民族車站天花板中軸線的特殊設計,連接出入口為紅、黃、橙等色系 #07
▲進入付費區後,中軸線的色系漸層至綠、藍、紫 #08
▲天花板六角形蜂窩狀的嵌燈設計 #09
▲站內底端的天花板變成紫色系 #10
民族車站的月台層,同樣採用兩座側岸式月台,南下及北上的搭乘動線不一樣。從穿堂層到月台層的壁面,除了白色琺瑯板之外,再加入漸層彩虹色的直立色帶裝飾,呼應了穿堂層天花板中軸線的多彩設計,也讓月台空間活潑一些。
▲和多數通勤站一樣,民族車站設有兩座側岸式月台 #11
▲月台壁面為白色琺瑯板,並附有漸層彩虹的色帶裝飾 #12
不過,從高雄到民族車站這段區間,剛好是上坡路段,因此在月台候車時,如果高雄方向有柴油動力的火車駛來時,密閉空間形成的巨大噪音,可能會令候車乘客耳膜不太舒服,這也是地下車站的缺點之一。
▲705次南迴線莒光號柴油火車頭加足馬力通過民族站的強大聲浪
【科工館車站】
科工館站與民族車站同為「未來」的轉乘車站,大順陸橋拆除後,輕軌環狀線將在大順陸橋平面化後的空間設站,與台鐵科工館車站實施站外轉乘。
科工館站位於大順陸橋旁,原名為「大順」,地方則認為以「科工館」為站名,可增加地標及觀光效益,如同「美術館站」般,因此建請臺鐵在通車前改名為「科工館站」。對於外地人而言,「科工館站」即確具有鮮明的地標作用,雖然「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真正位置很尬尷地位於民族與科工館站之間,距離科工館站稍近,但是步行也大概要十分鐘。未來應該完善周邊的高雄City Bike設點,或者開行接駁公車,才能完成最後一哩的作用。
▲科工館站位於大順陸橋旁,周邊以住宅區為主 #13
▲科工館站完工後利用原有鐵路空間布設寬大人行道,卻變居民的成停車場…… #14
科工館站出入口亦僅一座,造型與民族車站相似,採用都會捷運常見的半圓弧落地頂棚,天花板以點陣排列的白色嵌燈佈設,門面為ㄇ字型的白色琺瑯板。不過站名排列的方式,科工館站因為英文較長,版面設計為中英上下雙排,卻更具設計感,相較於民族車站的中英文單排且字體加大的版面,就顯得單調些。
▲科工館車站出入口站體與民族車站相似 #15
▲科工館車站站名為中英雙排設計,較具質感;天花板則為點陣排列的圓嵌燈 #16
進站後的穿堂大廳,空間格局皆與民族站相似,且亦於天花板裝飾不一樣的元素。科工館站的天花板,於車站中軸線以兩條連續交叉的曲線帶出古文字「絲」字的構形(類似數字「8 」的縱向連續體),絲字內再以不太平行的橫向管線排列,並以紅、橙、黃、綠、藍、紫、白等色彩佈局,呼應了「科工館」的意象。另外,服務台兼辦公室兼售票窗口的空間,同樣以大面積玻璃隔間為主,剪票口則有兩台驗票機,不設置驗票閘門。
▲科工館站穿堂大廳,動線直接通往出入口 #17
▲穿堂大廳的天花板設計,以古文字「絲」字意象帶出橫向彩色的條紋 #18
▲科工館站售票處暨服務台,天花板的意象特別搶眼 #19
▲進入剪票口之後的付費區空間 #20
科工館站的月台層同樣設置兩座側岸式月台,沒有待避線。空間設計上,與民族站相似,在白色琺瑯板的壁面,間隔設置長條裝的色帶裝飾。而色表的表現方式為連續密集的彩色平行線條,呼應穿堂層天花板的意象,和民族站漸層色帶又不太一樣。
另外,月台層的其他設備,包括月台的列車靠近警示地板嵌燈、天花板的三彩LED列車資訊顯示器等,一應俱全。其實地下化車站的設備,似乎要比捷運站更高級一些,只有驗票閘門以及自動售票機比較簡略。
▲設有兩座側岸式月台的科工館車站 #21
▲科工館車站月台層站名牌 #22
▲科工館月台層白色琺瑯板的縱向密集彩色平行紋設計 #23
▲EMU800型電聯車停靠科工館車站 #24
民族及科工館兩座車站,未來雖然都是轉乘車站,但是臺鐵高雄段的列車班次實在很少,無法撐起「捷運化」的規模。當年動工時,臺鐵喊出「十分鐘一班車」的捷運化,待鐵路地下化完工後卻不敢再提,一個小時仍然只有1到2班車,難以發揮效益。也難怪基隆不再期待臺鐵捷運化,直接建造新的Tram-Train系統。以高雄的案例而言,現行區間車幾乎都以「嘉義-潮州」為彈性區間,導致包括民族、科工館等在內的高雄都會區通勤車站,電車的班次竟然與歸來、麟洛、西勢等屏東郊鄉車站相同。筆者認為,若考量列車及駕駛數量,可將具備三座月台的「新左營」與「屏東」設為兩個整備的節點,再大量開行「新左營-屏東」的站站停區間車,加密高雄屏東都會區之間的班次,也才能發揮鐵路地下化的效益。
〈下一篇:正義與鳳山車站,為本系列的完結篇,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