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捷運淡海輕軌 III --平面段(濱海義山-崁頂/淡水漁人碼頭)
濱海義山站開始,淡海輕軌成為一般人印象中的「輕軌」,行駛於馬路上的捷運電車。在這裡,輕軌也要停等紅綠燈。其中濱海路的路幅較寬,輕軌使用雙向二線道後,濱海路仍能維持雙向四車道的配置;轉進路幅更寬的沙崙路之後,原先甚至配置雙線六線道。唯獨沙崙到漁人碼頭的台2乙線,路幅較窄,僅能維持雙向的單線車道,不過這裡的交通流量也不太高。因此平面路段的輕軌影響有限,大家也就沒什麼感覺了。
淡海輕軌從濱海路降為平面式之後,全線以B型的非絕對優先路權模式穿梭於淡海新市鎮。所謂B型路權就是軌道區域是輕軌電車專用,不分享給其他車種,但是沒有優先通過權,到了路口必須依號誌行駛,也必須停等紅燈燈。台灣目前還沒有完全開放式的C路權輕軌,原本淡水老街有機會變成第一,只可惜仍抵擋不過當地的反對聲浪。
已通車的平面路段分為二條線,一條是路網線規劃的「綠山線」,從濱海路接沙崙路,計有濱海義山、濱海沙崙、淡水新市鎮及崁頂等站;另一條是2020年11月新通車的藍海線第一期,包括台北海洋大學、沙崙及淡水漁人碼頭站。不過,電車營運路線和路線的名稱是兩個層次,就像台鐵運行區間常常會跨路線,淡海輕軌目前的營運模式為「紅樹林-崁頂」及「紅樹林-淡海漁人碼頭站」二條,每條線的發車間距是15分鐘一班車,交集區間7.5分鐘就有一班車。但筆者觀察到,往淡水漁人碼頭的班次明顯增班,大概6分鐘就有一班車,而且在平日離峰時段仍然載不完滿滿的觀光客。
平面路段幾乎所有的車站外觀都是一樣的設計,車站的量體對於全世界的輕軌列車而言可說是豪華等級(除了杜拜拼不過,他們的輕軌月台還有月台門、空調設備…)。以下就從濱海義山站說起。
▲淡海輕軌列車,濱海義山站進站(影片)
淡海輕軌 V08濱海義山
濱海義山站位於濱海路與義山路口,軌道佈設於路中央,進出車站須透過人行穿越道,類似台北市公車專用道的動線。車站設置島式月台,粗壯的ㄇ字型鋼樑支撐起寬大的雨庇,迎風面亦設置玻璃阻擋(或減低)風雨。雨庇連高架電纜線一起包覆進去,因此高度約六公尺左右,讓站內形容挑高空間。常態的豪華且巨大輕軌平面車站,在全世界而言也較少見。
島式月台上 ,硬體設備幾乎和紅樹林站無異,同樣具有T字型的LCD顯示器,單座就有四個面,計有二座設置在月台的前後端;售票機、刷卡機等設備也應有盡有。豪華的站體加上豪邁的硬體設備,遠超過輕軌常態的設備了。相對的,高雄輕軌的輕量化站體設計,反而較接近世界輕軌常態的印象,雖然高雄輕軌的超級電容電車也不是常態,感覺台灣的輕軌好像都必須要有一項過人之處?
▲濱海義山站全貌,ㄇ字鋼樑柱子支撐起寬大的雨庇 #01
▲濱海義山站,雨庇須包覆電纜線,讓站內形容挑高空間 #02
綠山線的平面車站,同樣設置了幾米裝置藝術銅雕,份量也絲毫不打折。濱海義山站的銅雕是載帽子的飛島,但是站外轉乘的公車亭也化身為《閉上眼睛一下下》的造形,不同的是原本候車的載帽子夢遊女孩,這時換成了載帽子的兔子。
▲濱海義山站的月台站名牌以及幾米銅雕作品 #03
▲濱海義山站旁的公車候車亭,同樣也是幾米藝術造形 #04
淡海輕軌 V09濱海沙崙
淡海輕軌有二個沙崙站,一為濱海沙崙路口的「濱海沙崙站」,另一站為淡海路上的「沙崙站」。其實就連淡水舊城區的沙崙路,與淡海新市鎮的「沙崙路一段」也沒有完全相通,中間隔著謎樣的彎曲空間。
▲濱海沙崙站站名牌 #05
▲濱海沙崙站的站體全貌 #06
同樣設置一座島式月台的濱海沙崙站,因為島式月台讓空間感較為開闊外,幾米的銅雕也換成了大松鼠。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車站的幾米銅雕作品都似乎可以「坐」,筆者也請教過新北捷運的吳總經理,的確,設計的初衷就是讓乘客「融入」藝術作品中,所以這些銅雕們可以摸、可以坐,也可以躺,只要不違反使用原則(?)都是可以的。換句話說,除了常規的候車座位之外,大家有興趣也可以把藝術作品當成侯車席。
▲濱海沙崙站的島式月台 #07
▲大松鼠銅雕,也兼具座位功能;畫面不認識的大哥大姐在筆者拍照時還略擺Pose #08
▲濱海沙崙,列車進站 #09
淡海輕軌電車採用架空線,但列車也備有大電池,擁有兩種動力模式。其中在濱海路與沙崙路寬大的交叉路口,就不設置架空線,否則就會像日本路面電車的天空,如蜘蛛網般複雜。這時,淡海輕軌的電池動力模式就派上用場了。
濱海沙崙路口也常是雙向列車的交會點,吸引許多鐵道迷駐足拍攝。現成這處路口已塗上黃色的警示色;沙崙路也縮編為雙向二車道,將輕軌旁的車道封閉起來。
▲濱海沙崙路口,沒有架空線,電車須靠自身的電池動力通過本路口 #10
▲濱海沙崙路口已標上黃色;沙崙路本身也縮為雙向二車道,封閉輕軌旁的車道 #11
淡海輕軌 V10淡海新市鎮
順著綠山線的軌道,從濱海路轉進沙崙路,通車初期沙崙路扣除分隔島和雙向輕軌軌道,還能維持雙向六線道,可見其路幅之寬大。最近沙崙路縮編為雙向各二車道,輕軌旁的車道直接封閉了。
▲通車初期的沙崙路,仍維持雙向六線道的寬大路幅 #12
淡海新市鎮站沒有以路名「新市三路」為名,直接用「淡海新市鎮」驗名正身,也標記著該地理區塊就是淡海新市鎮。周邊大多空地或興建中的建案,「淡海新市鎮站」目前暫時保持著低使用率的狀態。
「淡海新市鎮站」的月台上,放置了一座很厲害的小博物館,它集合了各車站的幾米銅雕作品,再利用縮小燈照射,將每個縮小版銅雕放在櫥窗中展示。如果每一個小銅雕也能進行商業行銷,筆者應該會買單,實在太可愛了。
▲淡海新市鎮站,目前週邊仍然荒涼 #13
▲淡海新市鎮站月台 #14
▲這一座就是擺放被縮小燈照射的各站幾米造形銅雕作品的櫥窗,宛如小博物館 #15
▲各站的縮小版小銅雕大集合(這裡只挑六個,其餘的請自行到現場參觀) #16
淡海輕軌 V11崁頂
崁頂站位於沙崙路一段的終點,再前行即淡海輕軌崁頂機廠。車站周邊的建案及商業區亦在開發中。這座車站剛好是台灣軌道運輸最北端的車站,因此站前立了一座「台灣鐵道最北端」的意象(其他三個軌道極點都在台鐵,分別是最南點枋山站,最西點台南站,最東點石城站)。不得不說這意象立柱相當具有日本風味啊,頗具設計感。
▲崁頂車站入口台灣最北端車站的意象立柱 #17
▲崁頂車站全貌 #18
崁頂車站再往北走,軌道會一路通往淡海輕軌的機場,也是目前新北捷運公司的總部,新建的大樓目前已完工。未來有機會的話,軌道可能會再繼續前往三芝,屆時「台灣最北車站」就要換人了。
▲淡海輕軌機廠及新北捷運公司總部 #19
▲崁頂車站前的輕軌電車 #20
▲崁頂車站月台 #21
軌道最北最站的崁頂站,幾米裝置藝術也很具深意,夢遊的女孩拿著小小的水壺澆灌著希望之樹,寄予希望樹無限的夢想,這也是我們對於台灣軌道發展所寄予的美好未來的希望,希望有朝一日不用家祭無忘告乃翁,也能看到台中捷運藍線的通車。
▲崁頂車站的裝置藝術,夢遊女孩拿著水壺澆灌著希望樹 #22
淡海輕軌 V28台北海洋大學
接著再回到濱海路,順著軌道繼續西行,進入了2020年11月淡海輕軌最新通車的路段。就線形而言,綠山線通往崁頂比較像支線,直行濱海路的像是主線,雖然目前路線圖的表示正好相反。
跨越沙崙路沒多久,來到台北海洋大學站。台北海洋大學前身即中國海專,車站位於校門口,也是本站的主力客群,車站周邊目前仍然沒有明顯的建案。
▲台北海洋大學,車站就在校門口旁 #23
台北海洋大學站的月台是全線所有平面車站中,唯一採用側岸式月台的平面輕軌站,不過該有的硬體設備一樣都給得非常足。只是,新通車路段不再與幾米合作,因此月台少了點幾米的公共藝術,倒是多了一些傳統的公共藝術作品。
▲全線唯一採用側岸式月台的平面輕軌站 #24
▲第二月台的擋風玻璃牆上繪有淡水河、觀音山的照片 #25
過了沙崙路口,濱海路的路幅也加寬了,除了輕軌在路中央的區間外,雙向還能維持六線車道。接著,淡海輕軌將再一次轉向並跨越公司田溪,往漁人碼頭方向而去。
▲濱海路在沙崙路以西的路段,扣除輕軌的軌道,仍能維持雙向六車道 #26
跨越公司田溪的鋼橋「藍海橋」,目前僅提供輕軌以及自行車道使用,汽車需從台2乙線繞道。話說藍海線第一期通車後,「藍海橋」一直成為主打,媒體的「可以看到海的輕軌」,吸引許多人搭上輕軌,進入藍海橋,只為看那一點點的海。其實如果真想搭輕軌看海,沒錯,去高雄。
▲公司田溪的鋼橋「藍海橋」,除了輕軌外,還提供了自行車道 #27
▲從河堤上望向公司田溪橋的「藍海橋」 #28
▲輕軌經過公司田溪的藍海橋時,僅能看到一小小片的海 #29
淡海輕軌 V27沙崙
從公司田溪的藍海橋下橋後,即將又是另一座車站「沙崙」。站體設計和其他平面車站相同,只是沙崙站的ㄇ字鋼管下方還包覆著長形的裝飾半柱子。目前沙崙站周邊也沒有明顯的建案及社區,反而是有許多輕工廠,以及客運的調度站。不曉得公車司機會不會搭輕軌來上班開公車?
▲沙崙站外觀 #30
▲沙崙站內恢復了島式月台 #31
沙崙站出發後,輕軌電車再度轉了九十度彎,進入中正路二段的台2乙線,往漁人碼頭方向而去。沙崙站到漁人碼頭站的距離並不長;而輕軌所行駛的中正路二段,路幅不太寬,佈設了雙向的軌道後,道路僅剩雙向各一線車道,且路邊無法臨停,但車流量也不高。
▲從淡海路轉向進中正路二段的輕軌電車 #32
▲行經於中正路二段的輕軌電車 #33
到了漁人碼頭入口,輕軌電車路線離開中正路,切進漁人碼頭入口並設置終點站「淡水漁人碼頭」。這一段路線未來將隨著藍海線淡水至漁人碼頭路段的通車而變成盲腸線,但那可能是五年之後的事了。目前在中正路二段與淡海碼頭的路口,可看到軌道仍向市區方向鋪設了一小段。
▲輕軌往市區方儇鋪設了一小段路線 #34
淡海輕軌 V26淡水漁人碼頭
淡水漁人碼頭站是淡海輕軌最具觀光價值的車站,通車以來非假日也滿滿乘客就可以知道這座車站的吸引力。現有漁人碼頭站是從台2乙線轉進漁人碼頭聯外道路並設站。雖然未來的八里輕軌、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二期,也都以淡水漁人碼頭站為起點,但是設站地點可能會在中正路上另設車站,也就是現行的漁人碼頭站可能會是盲腸線的終點站。
淡水漁人碼頭站是唯一平面車站未設置在道路中央的,而且腹地較大,雖然在站體設計上,漁人碼頭站和其他平面車站都是相同的設計結構,支撐月台站體的白色大跨距ㄇ型鋼柱另外用方形建材包覆,跟沙崙站一樣,卻有霸氣之姿,搭配後方的造形建案,讓淡水漁人碼頭車站更顯特色。
▲淡水漁人碼頭站設計較為霸氣些,搭配後方的建築,頗有特色 #35
身為重要終點站的淡水漁人碼頭站,車站旁邊另有一座站體,設置了詢問處以及廁所,讓本站及紅樹林站成為唯二設有常駐值班站務員的輕軌車站,也是全台唯一平面輕軌擁有常駐站務員的車站。站體以海藍、白、深藍三系馬賽克磚拼貼而成;雨庇屋頂也同樣設有藍色透明的天窗。此外,尚有一座OK超商的販賣機。這幾年,透過販賣機的「延伸超商」越來越常見。
▲淡水漁賽碼頭站的站體設計,是唯二有站務員的輕軌車站 #36
▲淡水漁人碼頭壁磚的藍海設計,以及OK販賣機的延伸超商 #37
順著漁人碼頭方向,尾軌似乎還有再延伸的空間,同時也安排了穿越軌道的人行平交道,而沒有直接終止軌道設置終端式月台。從這種種跡像說明,未來這延伸空間,可能通往八里,也可能做為未來續行的預留。
▲淡水漁人碼頭的尾軌,預留未來延伸的空間 #38
▲淡水漁人碼頭站的月台 #39
淡水輕軌全系列走筆到此告一段落。近年來台灣軌道如火如茶地規劃及新建,從北到南,從高鐵到輕軌。淡海輕軌未來還會有藍海線後續建設,以及更遙遠的三芝輕軌、八里輕軌所構成的大淡海輕軌路網,將淡水、三芝、八里劃進輕軌運輸骨幹的市郊城鎮,並透過捷運淡水線連結台北市中心;未來還會有安坑、深坑等輕軌,讓台北市、新北市之間如同巴黎城區和圍繞城區的91到95及77、78各省的關係,城市以地鐵捷運或城際鐵路為骨幹,周邊則以輕軌路網輔助。新北市後期規劃的各捷運路線都以輕軌運輸做為捷運主線的輔助路網,就是個明智的政策。因為輕軌彈性大,未來延伸空間也大,適合做為衛星城市的接駁運輸,也是世界都市設計常見的潮流。如果無止盡延伸捷運主幹線,甚至強調一車到底,腹地廣大的郊區也要地下化,不但失去了延伸的彈性,也失去了專業性,淪為大撒幣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