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難忘的硬座火車 [下]:京張(京包)鐵路及張家口

京張(京包)鐵路自沙城至張家口,奔馳在一片玉米田以及草色平野的風景裡,但又不時穿梭著煤礦、發電廠等工業意象。終點張家口,舊名張垣,是早年察哈爾省的省會。現今的張家口西接內蒙古,東接北京市,自古以來地理位置即是塞內外的交通要衝,因此張家口雖然距離北京約200公里,但是城內的景物,已略帶邊塞的風氣。

P1160867.JPG



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之旅,繼上一篇北京沙城段的壯麗山谷後(詳「難忘的硬座火車:豐沙鐵路及永定河谷」),後半段的沙城至張家口段,呈現了截然不同的丘陵風貌。這段路程位於北京西方,河北省通往山西的路廊之間,鐵道沿線風景與南方常見水鄉風情不同,而且空氣清新,天空甚藍,和北京的氣候有著天壤之別。

豐沙鐵路到了沙城後,便告結束。而沙城的主線,是另一條北京到包頭的「京包鐵路」。其實京包鐵路早期只到張家口,稱為「京張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興建的。之後又從張家口延伸至包頭,全稱改稱京包鐵路,但仍可偶見京張鐵路之名。京張鐵路北京段目前已建為S2的城際路線,先前在〈搭和諧長城號.登八達嶺長城〉一文已介紹過。這篇文章剛好可以介紹後半段,從沙城到張家口的路段。

北京張家口.jpg

在本文發布之前,北京與張家口的鐵路交通,都是普通車或K、T字頭的空調車為主(類似台灣的普通車及復興號),一趟約需3.5至5小時不等。筆者搭乘的是唯一直達張家口車站的綠皮硬座普通車,關於車輛的介紹,已於上篇文章詳細說明,有興趣的觀眾可再前往舊文瀏覽。

不過,「京張高鐵」已經開始動工了,再加上2022年張家口即將舉辦冬季奧運,到時候張家口及其鐵路勢必會有新的風貌。

京包鐵路在沙城以西的路段,有時候雙向的鐵軌會突然離得很遠,中間隔著一片草。不時的會經過一些農村。從土堤高架的火車往外望,農村聚落仍非常原始,沒有柏油路的道路,奇怪的沙塵路肩(或人行道空間?),配上平房。其實中國大陸的城鄉差距,或者說是貧富差距仍然相當大。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金光亮麗,但是深入農村後,時光卻仍凍結在好幾十年前。

P1160918.JPG
▲雙向軌道有時會隔著很遠的距離 

#01

P1160915.JPG
▲沿途常見的農村聚落 #02

京包鐵路時常可見貨物列車和運煤列車,鐵路沿線也常常看到黑黑的煤灰,這條鐵路的產業性質應該要比客運還強勢(連客運列車都必須「待避」貨運列車)。從西八里站之後,陸續可以看到工廠、發電廠和堆積的煤礦。

P1160902.JPG
▲西八里車站 #03

P1160898.JPG
▲西八里站軌道上的煤灰及遠處的發電廠 #04

P1160895.JPG
▲「中國大唐公司」所屬的發電廠 #05

大部份的路段,鐵路多沿著幾乎是綠草為主的山陵而行,並點綴著幾許裸露的岩盤。過了京新高速公路高架橋後,西邊風景一片開闊的草原緩坡,緩坡的盡頭有一座帶著三峰相連的山,是為黃羊山。由於山的周邊都是草坡,而黃羊山本身卻又相當挺拔,對比之下讓這座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坐在火車上,望著出神。

P1160886.JPG
▲京包鐵路與新京高速公路高架橋 #06

P1160881.JPG
▲丘陵草坡後方的黃羊山 #07

P1160867.JPG
▲位於草色緩坡盡頭的黃羊山 #08

在河北省西部,種植了許多玉米田,夏季遠望是一片稻黃色,近看則感受其高大。除了玉米田,發電廠的數量也特別多,因此不時可見高壓電塔穿梭在玉米田裡。

P1160860.JPG
▲京包鐵路沿途常見的玉米田 #09

P1160853.JPG
▲穿梭在玉米田裡的高壓電塔 #10

P1160850.JPG
▲進入宣化之前,又看到一座規模比較小的發電廠 #11

開往張家口的普通車,雖非站站停,但每一停車,多會有大批民眾上/下車。北京往張家口方向,幾乎都是下車乘客;張家口開往北京的,則多是上車的民眾,可見得兩地之間的依存關係。昔日察哈爾省會的張垣,如果察哈爾還在的話,應該會是一座大城;今日的張家口,已是北京的附屬城市。

P1160846.JPG
▲宣化車站,月台上許多趕著要上車的乘客 #12

礦業、貨運,一直都是京包鐵路常見的印象。鐵路旁常見堆積如山的煤礦,也不時會遇到裝載貨櫃的火車。台灣早期的鐵路貨運業也很發達,各大型工廠都選在鐵路旁,再蓋一條「側線」進入工廠內裝載貨物,林口線即是一條貨運為主的鐵道。後來產業沒落,為了節省成本,通通改由公路運輸,於是火車的貨運沒落了,馬路上的砂石車、聯絡車變多了,工廠的運輸成本降低了,卻增加了交通風險,社會成本卻大大的提高了。

P1160837.JPG
▲宣化站北堆積的煤礦 #13

P1160832
▲沙嶺子車站前的貨櫃火車 #14

當然,京張鐵路除了工業意象外,最常見的仍屬玉米田。廣大的玉米田在藍天的襯托下,卻又常見到穿梭其中的高壓電塔。似乎高壓電塔一定要和玉米田相依相存。

P1160828.JPG
▲京包鐵路最常見的玉米田以及高壓電塔 #15

抵達張家口之前,會先到「張家口南站」。其實,就京包鐵路而言,張家口車站是一條盲腸線,類似蘇澳站或早期的台東站,雖為原本主線的終點,隨後因為路線的延長,讓主線變成支線。所以張家口南站的地位,就類似「蘇澳新站」或早期的「台東新站」(現在的台東車站)。目前通往張家口車站的火車愈來愈少,現在一天只剩一班往、返的普通車。大部份的火車都只停靠在張家口南,就連未來的「京張高鐵」,終點也是張家口南。那麼,有一天,張家口車站會不會停駛呢?

P1160811.JPG
▲張家口南站的月台,未來將成為京張高鐵的終點 #16

P1160812.JPG
▲張家口南站月台站名牌 #17

P1160806.JPG
▲張家口南站停放著一列準備開往邯鄲的火車 #18

P1160814.JPG
▲張家口南站南 #19

離開了張家口南,列車駛入通往張家口的支線,也是早年真正的「京張鐵路」主線;現在的正線「京包鐵路」繼續通往內蒙古的包頭市。隨著火車的前進,張家口市區也愈來愈明顯,開始出現許多的平交道、市街和人車。

P1160788.JPG
▲「京張鐵路」和「京包鐵路」的分界點,圖為通往內蒙古包頭市的京包鐵路主線 #20

P1160781.JPG
▲從京張鐵路所見的張家口市街 #21

P1160778.JPG
▲張家口市某平交道 #22

P1160772.JPG
▲張家口車站站名牌 #23

張家口車站位於張家口的市區內,車站建築是一棟洋房風格的磚造平房,由許多的拱門構築。車站外牆被上了黃漆,大門成為綠色,並搭配紅色的邊,看不出磚造的古色了。另外,張家口車站的正面,也被改建為現代建築。在玻璃帷幕的外衣下,已看不到原始的風貌了。

P1160770.JPG
▲張家口車站站體建築,洋房的連續拱門,目前已被上漆 #24

P1160676.JPG
▲改建為玻璃帷幕大樓的張家口車站正面及站前廣場 #25

張家口車站有二座月台,一座島式一座側式。側式的月台可供貨運載缷貨物;島式的則供乘客上下車。現在張家口車站現存的列車很少,筆者在2011年搭乘時是北京西開往張家口的4447次及張家口開往北京西的4448次。這組班次運運的火車是同一列車,調度上,車勤人員也都相同,早上開往北京西,下午返回張家口。對車勤人員而言,剛好是一天上、下班的時段。

P1160763.JPG
▲月台上準備開往北京西站的4448次普通車 #26

P1160764.JPG
▲貼紙式的路線牌,上面也印好車次了,說明這組列車每天只會往來北京西與張家口 #27

往返北京西與張家口的4447次及4448次,全車硬座,使用的是綠皮車。關於綠皮硬座車,在上篇文章已大略介紹過。深綠色的外衣,在車窗的上、下部飾以黃色線條。有些車廂側邊還會帶有鋼造特有的波浪紋。每節車廂的頭、尾是車門,通常都是一片式。有些比較新的車廂,車門上會有LED顯示器,但也只告訴你這是「硬座車」,並不會比較舒適。

P1160661.JPG
▲張家口站,4447次到的普通車,部份車門有LED顯示「硬座車」 #28

P1160662.JPG
▲綠皮硬座車的外觀 #29

▲硬座車廂的內部陳設 #30


   張家口 

張家口,河北省的地級市(好幾個縣市結合的大市,地級市下轄縣、市),人口457萬。腹地東接北京市,西接內蒙古,由此可知是一座通往邊塞的重要通道。其實在國民政府時期,張家口是察哈爾省的省會,舊名「張垣」。1948年,察哈爾廢省,大部份的區域畫設為內蒙古自治區,僅張垣一帶劃歸河北省。筆者從國小到高中的地理課本中,都是是一個「平行時空」的概念。「本國地理」一定會介紹「察哈爾省」,當然東北也還有合江、遼北、嫩江等九省。每個省和其省會都要背,甚至連物產、氣候、鐵路什麼的也都要背。猶記得筆者國小時,親戚從中國帶回一張「真正」的中國地圖,看得我目瞪口呆,也才頓悟教科書裡的中國地理區劃已不再是事實。當然,今天的地理課本已經正視現況了,察哈爾這地名也逐漸遠離華人的印象。倒是在高雄市仍有條察哈爾街。

P1160669.JPG
▲張家口市區一景 #31

P1160683.JPG
▲張家口市區,清水河畔 #32

張家口舊城區,舊名「張家口堡」,又分為「上堡」和「下堡」。「下堡」即今稱「張家口堡」,又稱「堡子里」,建於明朝,是早期張家口市街範圍。目前古建築都還留著,清一色的土色磚瓦的高大平房,已能嗅出一丁點的黃沙邊塞的氣息。堡子里保留的古建築很多,巷弄裡隨便繞,場景不需要刻意製造,便能讓時光凍結在百年前。

P1160684.JPG
▲堡子里市街的商業區,是早年張家口市街所在地 #33

P1160693.JPG
▲堡子里市街隨便繞,場景不需刻意製造,時光就凍結在百年前 #34

P1160700.JPG
▲堡子里清一色都是土色磚瓦的高大平房 #35

P1160707.JPG
▲大戶人家的高大圍牆 #36

張家口堡早年有城牆圍遶,今天大多只剩拱型的小城門。不過拱門的數量不少,就進堡子里不時也能見到拱門,顯然都是為了防禦性的安全考量所設置。

P1160694.JPG
▲堡子里內的拱門1 #37

P1160695.JPG
▲堡子里的拱門2 #38

堡子里最高的建築是文昌閣,實為一座大型拱門的城樓。城樓位於中心點,底下為十字路口交叉,因此計有四個城門。雖然文昌閣供奉著文神「文昌帝君」,但文昌閣主要功能仍為軍事防禦之用。早年在軍事城樓設計了文昌的象徵,應是取其文武雙全的意涵。

P1160698.JPG
▲東、西、南、北均有城門的文昌閣,是堡子里的最高建築 #39

P1160692.JPG
▲位於保子里的中心點的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但城樓本身的功能為軍事防禦 #40

距離堡子里北方五公里遠,另有「上堡」。上堡有一道長城關口,名為「大境門」。因此張家口今天多不云「外堡」,大部份都以「大境門」作為地名。「大境門」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云「境門」而不云「關」,也讓大境門自封為「天下第一門」。

P1160717.JPG
▲長城在長家口的關口「大境門」 #41

P1160713
▲大境門另一角度 #42

位於大境門內的「上堡」,其名稱之所以不再使用,純粹就是「上堡」已消失在歷史中,既有的市街已經瓦解了。不過筆者到訪張家口時,新的「上堡」正在重建,以大陸蓋房子的速度,「新上堡」應該已經完工啟用,估計也是商店街為主的觀光區。

P1160729.JPG
▲大境門內消失的「上堡」,筆者到訪時正在重建 #43

P1160722.JPG
▲付費者可以登城遊覽 #44

大境門外的長城,因為山勢太陡峭,形制不太一樣。這裡的長城只有厚厚的「牆」,沿著牆的後方才有樓梯爬上置高點的城樓。筆者當時趕時間,沒能登城,似乎有點可惜。

P1160726.JPG
▲大境門外的長城,只有厚厚的城牆,樓梯在城牆之後 #45

P1160721.JPG
▲大境門內的峰火台 #46

京包(京張)鐵路及張家口的介紹到此告一段落。這篇文章當時預計二連發,沒想到有太多東西要寫、想寫,張家口的下篇不知不覺竟被塵封了二年,實在抱歉。其實筆者在中國的取材也很多,當時花了好大的力氣記載的天津輕軌9號線,其在塘沽段有很多特色的站體,沒想到文章還沒寫,近日發生氣爆炸毀了幾座車站。要寫、想寫的主題實在太多啦!但是生活實在太忙,部落格已經變成每個月發一篇的「月刊」了。

.

熱門文章